朝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效斐然

23.12.2014  09:58



多年来,在国家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到2013年底,将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00余处,解决了1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一是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二是解决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一、2014年工程完成情况

2014年我市计划解决了1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了将此项工作抓好做实,市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2014年为民办实事,加大领导力度,并责成督查室定期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层层签定了责任状,为了加大工作力度,各县(市)区把该项工作列入对各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作进行了分解细化,落实了责任制,制定了奖惩,加大赋分权重。

为了将此项工作抓好做实,市水务局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水利第一要务来抓,按照一切从快的原则,做到早规划、早落实、早实施、早受益。抓住去冬今春有利时机,组织全市所有具备资质的机械打井队和有3年以上成井经验的人工打井队进场施工,采取机械和人工打井相结合,突击水源工程建设和主管路铺设。克服了工程地点偏远、人口居住分散,供水管线长、水文地质复杂等不利因素,对每一处工程建设项目都充分考虑地理特点、人口聚居、水源、水质等情况,结合规划,选择适宜 当地实际的建设模式,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每一处工程情况明晰,责任明确。同时,按照水利部提出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加大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实施力度。认真执行项目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在工程具体实施中,突出抓好“取水源头”和“入户龙头”工程建设,保障设备管材质量,按照“法人负责、企业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加强质量监督。引进自动控制单项供水设备和入户管路水平钻进等技术,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创新实行“一井多供,分区供水”的思路,对水源工程施工、管网布置、设备安装、管材设备采购、蓄水池建设技术指标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并严格执行,达到了“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着色,统一标识”,做到一切服从于质量,全力打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精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抢进度、保工期。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在规划设计、施工队伍、材料设备采购、施工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严格把关。

7月2日-15日,市水务局对全市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全市31个乡(镇)街,62处工程,走访农户121户。9月9日-14日,市水务局与市政府绩效考核办一起再次对全市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进行了督导检查,共抽查了全市38个乡(镇)、99处工程,走访受益农户99户。通过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速度。

截止11月底,新建工程413处,打井395眼,管网延伸18处,埋设输水管路178.13万延长米,建井房339座,蓄水池87座,安装水泵385台套,安装变频供水微机226台套,安装变压器72台,架设高低压线路61.59公里,完成省以上投资6260万元,解决了1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民生实事工作指标。到2015年底,将全面完成“十二五”工程建设任务。

二、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我们不但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更要把工程管得好,让农村群众长受益。为此,我们在工程运行管理上抓住全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加大管理力度,较好地保障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我市新建乡(镇)水利站154个,划转人员466名,选用村级水管员1401人,所有人员全部由各地水利部门统一使用和管理。并且给每个水利站配备了车辆、技术服务仪器,给水管员配备了自行车、扩音器,并定期进行培训,掌握必要的技术常识,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体系作用,各地以基层服务体系为依托,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作为乡镇水利站和村级水管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工程档案,明确管理主体、责任人。实现一乡一个水利站,一村一名水管员。水利站和水管员在工程建设中积极监督、检查现场施工质量,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进行监管、维护,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一处、成一处,运行过程中“有人管、管得好”。

(二)建立维修养护资金,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截止2013年底,我市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398处,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加,设备管材出现老化,达到使用年限。经测算,每年至少需要400万元维修养护资金,2011年我市出台了《朝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项目及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朝财农〔2011〕509号),2011-2013年我市共落实维修养护资金9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维修养护。按照《辽宁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和《辽宁省农村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市制定了《农村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落实省级资金916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的维修、养护和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

(三)科学制定合理水价,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否长久运行,工程运行费用的收缴是关键。为了使水费收缴合理,工程建成后,首先试运行三个月,工程运行的基本费用(电费、人工费、小型维护费等)上报县(市)区物价部门统一定价。这样,做既能满足工程的正常运转,又能让吃水群众交得起水费,群众容易接受。考虑农村用水的复杂性,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各地在收费时采取人口和水表读数相结合的办法。

(四)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安全生产是工程运行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对安全生产长抓不懈,制定了朝阳市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各县(市)区也相应制定了农村供水应急预案,从而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