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脱贫攻坚工作步履坚实成效凸显
辽宁省脱贫攻坚会议以来,朝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七项工程”和“六个一批”精准施策,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脱贫的核心举措,确立了特色农业种植、养殖、光伏、电商和旅游“五大产业”,全力在创新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上下功夫,在突出因类施策、扶贫成果全覆盖上求实效,朝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朝阳市领导高度重视,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最大、最根本的民生,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召开了全市脱贫攻坚千人大会2次,朝阳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20余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批示20余件次,研究部署,狠抓落实,全市形成了全体常委重点抓、专职常委全力抓、分管副市长具体抓、四大班子共同抓的强大力量。一是坚持党政同责、协力推进。建立了市、县、乡、村“四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责任制,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在政府分管领导抓扶贫基础上,逐级确立了副书记或专职常委抓扶贫的脱贫攻坚领导体制。二是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引领。11位市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市长包县(市)区抓“一县一业”大项目,30位副市级以上领导每人包1个贫困村抓“一村一品”中等产业项目,深入县(市)区、贫困村帮助研究和做大做强产业项目,带头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落实常委主抓行业扶贫、驻村扶贫和社会扶贫。由朝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牵头主抓,落实由朝阳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组织、朝阳市扶贫办负责业务指导、朝阳市直机关工委负责日常管理、督查和考核的工作责任机制,统筹抓行业扶贫、驻村扶贫和定点扶贫。由朝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牵头主抓,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负责,全力抓企业帮扶贫困村的社会帮扶工作。按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685”脱贫退出主要衡量指标,进一步落实了行业部门主要领导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并将抓脱贫的责任夯实、任务夯实、责任追究夯实。
加大扶贫投入,用市场化融资机制破解产业资金瓶颈。由于朝阳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历史欠帐多,多年来有限的资金使得减贫投入难以满足脱贫攻坚需要,为此朝阳市创新扶贫资金融资方式,建立市场化融资投入机制,将市本级财政扶贫资金、大连对口帮扶资金和政府新增地债资金1.4亿元,全部作为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放大10倍撬动银行资金14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资金和大连对口帮扶资金与朝阳银行合作,撬动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产业项目;新增地债资金与建设银行合作,撬动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市县均成立了扶贫投融资平台,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已下发,先期2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已下拨至朝阳银行。各县(市)区也通过注入扶贫专项资金放大资金使用方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利用专项扶贫资金2400万元,作为风险信贷资金,撬动银行资金约2.4亿元,扶持当地种、养类等重点优势产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带动脱贫。此外,建平县还利用央行“扶贫再贷款”资金为企业融资贷款7000万元,企业按贷款总额度的5%建立年度扶贫基金,为贫困户分红带动脱贫。
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在集中力量推进产业扶贫带动上求突破。朝阳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制定了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确立了特色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光伏、电商和旅游“五大产业”,全市已形成了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扶贫成果覆盖广、脱贫攻坚成效好”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并将全市5.7万贫困人口拉进了产业链条中。如北票市“1+4”宏发肉鸡产业扶贫的创新实践、朝阳县全力推进温氏养猪产业扶贫项目、龙城区天赢蔬菜“五位一体”产业扶贫项目、凌源市“畜果菜花”四大产业布局、喀左县紫砂特色产业、建平县及双塔区的肉驴产业,在培育和发展产业、实现产业项目带动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按照省办要求,朝阳市对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以北票市为试点,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四荒”资源,将水利、林业等涉农部门资金和专项扶贫资金,以林地联治项目为平台,分部门集中投入,整合使用,创新实践“442”林地联治扶贫模式,为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另辟新路。这是目前朝阳市整合涉农资金使用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坚持多措并举,在确保扶贫成果精准覆盖上求实效。按照贫困村销号“七项工程”和贫困人口脱贫“六个一批”,积极开展行业扶贫、驻村扶贫和社会扶贫,确保各类扶贫措施精准、目标精准和成果覆盖精准。一是行业扶贫铺富路。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主导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贫困村脱贫退出8项主要衡量指标为重点,实施整村推进“七项工程”。目前,土地流转近8万亩,发展经济林5.6万亩,新发展特色产业面积8.5万亩,贫困村集体经济达2万元以上的村330个;贫困村道路硬化760公里,改善贫困村学校159所,为207个文化广场配备文体器材,在90个贫困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教育、医疗扶贫筑防线。建立贫困户家庭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和电子数据库,实行免、补、助、贷、扶“五位一体”资助,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878万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00万元,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由1万元降至5000元,报销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三是政策兜底扶贫强保障。市扶贫办主任由市民政局长“一肩挑”,全面开展“百日核查”,将贫困户中农村五保户全部退出,农村低保户全部纳入贫困户,贫困户中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目前,贫困户中新增农村低保人口达4万人,使全市贫困人口中农村低保人口达到14.5万人。仅此一项,使贫困人口中享受国家低保救助资金6000万元。同时,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312元,提高幅度14﹪。通过强力推进农村低保户和贫困户两项制度并轨,使贫困人口切实享受到了扶贫与低保的双重政策扶持,切实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四是移民扶贫(危房就地翻建)挪穷窝。完成移民扶贫(危房就地翻建)3062户,其中全市2016年居住D级房的贫困户移民搬迁扶贫505户已全部完工。五是培训扶贫强素质。整合人社、农委、教育、总工会、团市委、残联和妇联等部门资源,开展以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中高职教育等为内容的就业培训,目前已培训4300余人。六是社会扶贫聚合力。实现全市413个省级贫困村省市县三级驻村扶贫全覆盖,共协调和投入资金5亿元,积极引进和培育致富项目,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了贫困户增收。在省级贫困村基础上,又认定了249个市级贫困村,并新增加了80个市级定点扶贫单位。目前,全市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部门达989家,帮扶 898个村(省市级贫困村662个,部分县市所有行政村帮扶全覆盖)。组织动员504家民营企业与504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大力开展“帮村助户”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为脱贫攻坚注入新鲜活力。七是党建扶贫强根基。抓党建促扶贫,推动农村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截至目前,314个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党组织全部实现转化升级,全市村级活动场所已100%达标,年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已达90%,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强化考核与督查巡查,在脱贫攻坚保障落实上悬利剑。出台了全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将行业扶贫、驻村扶贫和定点扶贫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部门的考评体系。市委组织部专门抽调精干力量,在全省率先成立正科级督查巡查室,加大对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力度。督查巡查室在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双重领导下,对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与成效、部门抓行业扶贫、驻村扶贫和定点扶贫情况进行督查巡查。目前,督查巡查室人员(3人)已全部到位,并开展了一次全面的督查巡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力度,实施“表彰一批、重用一批和召回一批”。为此,下发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补充规定,建立季度考核通报制度和奖惩追究制度,即对全市脱贫攻坚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季度一通报”;每年召开年终总结大会,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突出的进行表彰和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的实施督查追责,对驻村“走读式”、“挂靠式”干部实行召回问责。
配强扶贫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精干工作力量。实现民政与扶贫主要领导“一肩挑”,为朝阳市扶贫办增加8个编制和1个副主任职数,各县(市)区调整了6个扶贫办主要负责人,选调基层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扶贫队伍。目前,全市县级以上扶贫队伍增加编制已达51人,市县乡村四级扶贫系统与抓扶贫工作的人员队伍达到2880余人,扶贫部门已成为朝阳扶贫史上最精干、最强大的部门,抓扶贫的队伍成为朝阳扶贫史上人员力量最多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