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警示:六招躲开非法集资陷阱
本报讯 首席记者杨宝顶报道“沈阳多家投资担保公司此前曝出法人‘失联’的状况,非常受市民关注,现在案件进展如何?”“正在依法查办,这类公司的问题是社会管理的问题,必须依法办,正常办。”
1月14日下午,在沈阳市公安局2015年首场“平安沈阳”建设警民恳谈会上,沈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许文有做出上述表态。
作为普通市民,如何甄别非法集资陷阱?如何区分各类公司的差异?针对这些疑问,辽宁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处非办”)通过本报独家做出解释,并提醒市民切不可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1.查看公司是否有合法资质
看融资单位有无合法资质,合法的融资应得到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
分析:举例说明,融资担保公司须持有《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小额贷款公司须取得“小额贷款公司开业批复”文件。
2.要当心“高回报零风险”
在“高回报、零风险”面前要理智,与银行贷款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比较,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分析:相关人士质疑,许诺“高回报”背后往往需要有“高利润”支撑,否则哪个公司也难以维系经营,而这种“高利润”在现实情况下那么容易实现吗?
3.搜网络信息避开高危陷阱
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媒体多会报道,要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分析:此次众多河南伊川籍老板被曝“跑路”,搜索相关报道可以发现,多地对“伊川籍”投资担保公司颇有诟病。
4.与专业人士商量避免上当
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多与专业人士仔细商量、审慎决策,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
分析:“很多老人合计拿养老钱投资,也不和孩子商量,如今后悔莫及。如果尽早和孩子打招呼,避免因为缺少判断力糊涂理财,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 ”
5.警惕传单广告
对通过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递的集资信息,或由亲戚朋友同事转告的信息要警惕。
分析:知情人士指出,在这一轮投资担保公司曝出“状况”后,沈城街面上散发理财小传单、投资广告的人员在减少,有关部门已对这种行为进行整顿。
6.可咨询有关部门
如果实在无法判断是否是非法集资,市民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切不可抱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分析:专业人士指出,很多拿退休金“投资”的老人们根本不能称为“投资人”,“他们缺少专业知识,更没有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类公司有啥“红线”?
三类公司存在共同点,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吸收存款。
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得从事下列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运营资金来源于公司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的融资;公司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必须是自有合法资金,不得以借贷资金和他人委托资金入股。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投资担保公司:不许开展吸收存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