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百年武社火(组图)

23.02.2018  09:30

  本溪社火因表演者以十八般兵器为道具,捉对厮杀,被当地人称为“武秧歌”、“武社火”。

  杨和清对社火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年少时接触算起,如今已跨越半个世纪,依然乐此不疲。

  锣鼓唢呐一响,小山村里马上变得热闹起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社火。

  社火表演者大部分是武将扮相,背扎旗靠,手持兵器,表情严肃。

  杨和清给演员勾画脸谱。

  社火是一代代人割舍不下的情缘,每逢过年,都把大家聚到一起。

  每逢春节,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同江峪村,锣鼓唢呐打破了山村里的寂静,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又开始张罗起社火。

  本溪社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百年历史,经历几代人传承,生生不息。

  因表演者以十八般兵器为道具,捉对厮杀,被当地人称为“武秧歌”、“武社火”。祭庙、走街、定场,每一个环节都有来历。《三英战吕布》、《长坂坡》这些戏曲里经典的段落都可以在本溪社火里找到。

  年过六旬的杨和清在同江峪村张罗社火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每到这个年节,他也是最忙的,从十多岁时喜欢上社火算起,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见证了社火的发展历程,杨和清非常感慨,过去农村的娱乐活动很少,社火是一年里的大事,堪比春晚。不像现在,大家都玩手机,娱乐的方式很多。

  即使这样,村里还有一帮人在执着地坚守社火表演,保留着这份传统。

  每年的社火表演都吸引了远近的摄影爱好者和媒体关注,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这一传统的民俗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查金辉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查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