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解i5之惑 觅中国制造业转型生机
一边是东南亚等地区低人工成本的密集挤压,一边是高端制造国家的强势竞争与回流,眼下,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备受瞩目。
机遇与挑战向来并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新名词“中国制造2025”带到公众面前。作为其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特征的典型代表,沈阳机床受到投资市场的持续追捧。专业机构分析,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智能机床市场收益良好,延续工业4.0概念股强势,领衔智能机器板块大涨。
另有消息称,本月中旬拉开帷幕的全球产业盛会——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沈阳机床将与华为、中兴、海尔、阿里巴巴等企业一起,向世界展示“中国创造”的最高水平和未来图景。
然而,来自于市场、官方、国内、国际的认可,并不足以拉直社会各界对沈阳机床的所有问号。i5是什么?智能机床什么样?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制造业,它们又意味着什么?概念与现实的这层“窗户纸”,必须由用户的真实体验来打破。
企业主算精一本账
从没的拼到有胜算,成本下来了,质量、效率上去了,i5助力,让中国企业失于制造、收于智造
“以前一个工人开一台机床,现在一个工人开4台机床,以每人每小时16元报酬计算,我每小时的人工成本就下降了12元。折合到每台机床上,相当于每台床子每月只需支付人工费900元。这样一来,我的单位人工费用就与越南、老挝、印尼和印度这些国家的企业持平了!”浙江省慈溪市鸿运电器有限公司是西门子、三菱、施耐德等国际电机巨头的零部件配套商,总经理戎艺群挂在嘴边的这本账,听着有点绕,但其实很直接。
像鸿运电器一样,眼下,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面临人工成本大幅增加的形势,最大危机就是订单转移。成年劳动力每人每月约合1000多元人民币的薪水,让东南亚国家成了国际资本的新选择。
“不转型,不提效,我们很快就得完蛋。”激烈甚至惨烈的市场竞争,逼得戎艺群们必须找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新出路。
“一方面必须压缩成本,另一方面还得提高质量和效率,i5全部能够满足。”戎艺群说,“以前要加工新零件,得先画出设计图,再编程、输入机床,每个程序都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i5不一样,只要把设计图用U盘插入机床,编程、输入全部自动完成,进口的名牌机床也没这个功能。而且i5的加工精度、稳定性一点儿也不差,有什么理由不选它呢?”
在鸿运的生产车间,只有高中学历的操作工方晓力对i5的评价更为直观。“同时开4台比以前开一台机床的工作量还少,来回巡检就行了!i5还好学,没经验也能很快上手。”
价格仅为同配置进口机床的2/3,每台机床每天可创造利润至少2000元,使用5年后厂家还五折回购。已经有11台i5的戎艺群,今年计划再添置39台,“正在考虑争取一个工人最后能开七八台i5智能机床,我还想在两排i5机床中间铺条轨道,用机器人上下料,那样竞争起来我们就更有胜算了!”
失于制造,收于智造。让更多制造业企业看到了希望。
只有40人规模的宁波惠丰模具有限公司,去年产值增长300万元、达到1500万元。“我们生产的电动机齿轮箱配件精度高、质量好,产品全部出口。今年的订单还在增加,产值再升个几百万元不成问题。”总经理邵黎明自称是公司的质量工程师,试用i5机床时,他亲自“操刀”,连续加工100个零件,反复比较、测试,确认加工精度小于5微米(肉眼所见误差为50至100微米),他才拍板买。同时,又赶紧退掉了此前预订的其他企业的两台同类机床。
“谁要不信,就上我车间来看,超过5微米,来回路费我全给报销。”春节前,邵黎明又加订了30台i5机床。“等这30台到位了,我就给它们连上云平台,看看对生产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