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村民评理说事点”覆盖全部行政村 村里多一“点”矛盾少一些
辽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村民评理说事点”覆盖全部行政村,成为畅通和规范群众表达诉求、协调利益、保障权益的平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院子的角落里,还保留着一口压水井,寒冬时节,一碰把手,冰凉。
转身进屋,拧开手盆前的水龙头,看着流淌的自来水,蒋传发不禁感慨:“真方便!”
如果不是“村民评理说事点”帮忙解决问题,家里就用不上自来水了,蒋传发笑道,说不定,现在还去村里闹呢。
“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是辽宁省政府2020年10件民生实事之一,为乡村群众搭建起说事、调事、议事的平台。目前,辽宁全省共建立“村民评理说事点”11763个,已覆盖全部行政村,让蒋传发受益的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村民评理说事点”,正是一个缩影。
开门说事,反映诉求
“全村上下水改造,为啥没我们三家的份儿?这事儿得帮我们反映啊!”去年4月,马市村“村民评理说事点”建成不久,三户村民就找上门来。
马市村是个边境村,用水一度是难题,村民们以前靠压水井打水,屋里没有卫生间,生活很不方便。2019年,政府启动马市村上下水改造工程,让村民们家里能接上自来水,用上卫生间。但是,一组的这三户人家由于地理位置偏、人员少、施工成本高,没被纳入改造范围。
一条村路之隔,两样用水待遇。眼瞅着那边就要供上水,这边还不见动静,三户人家坐不住了,找到村民组长讨说法。作为评理说事点信息员,村民组长立即带着他们来到“村民评理说事点”反映情况。
见到说事点负责人、村党总支书记宫润利,三户村民提出诉求:“上下水改造也得带上我们。错过这次,可能就用不上自来水了。”听着这话,宫润利心里也不是滋味,当即表态:“你们放心,一户也不能落下!”
这件事光靠村里确实解决不了,宫润利便将情况反映到镇里,与镇领导去区城建、水利等部门进行协调,他原原本本转述村民们的话,反映的问题很快就引起重视,区里决定再拿出资金,延长上下水管网,接通这三户。
蒋传发记得很清楚:“去年6月动工的,管子下完、地面埋上,从动工到给水,不到俩月,效率很高!”
“说事点有工作台账,村民反映的问题必须答复。”宫润利说,“现在,越来越多村民相信评理说事点,有问题都愿意来这儿反映了!”
评理调事,化解矛盾
站在高处,眺望全村,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映照下格外显眼,让冬日里的村庄有了一丝暖意。
马市村有村民864户,蔬菜大棚就接近800棚,是丹东市的一大蔬菜基地,马市村“村民评理说事点”设立后,化解最多的就是大棚遮光纠纷。
去年深秋,七组村民刘庆林为尽早生产,想把自家的冷棚改造成温室大棚,搭架子、加棉被,大棚又“长高”几米,旁边徐宝德家几垄地,则被挡下一大半的阳光,这可气坏了65岁的老徐。
“他没提前打招呼,我看见他搭架子才知道,心里很不痛快!”徐宝德说。
“影响不大,就没说。”刘庆林解释着。
“影响不大?以前冷棚是透光的,现在把光全挡住了,开春化地都费劲!”老徐嚷道。
刘庆林想继续加高大棚,老徐不让,两人越说越激动,眼看要大打出手,评理说事员李延有、马市边境派出所民警姜晓飞闻讯赶到,才把现场控制住。
李延有是马市村“村民评理说事点”两位评理说事员之一,今年67岁的他当过兵,也当过村治保主任,通情达理,村民们很信服。老李把两人请到说事点,还请来了镇司法所所长逄显伟、派出所民警姜晓飞和几位老邻居,心平气和地调解起来。
直接补偿损失,刘庆林吃亏;任由大棚遮光,徐宝德不干。最好的方案是刘庆林把被挡的这几垄地租下来,但一年租金多少?徐宝德要1000元,刘庆林只愿给一半。
“1亩地租金一般是600元,这一共8分地,就是480元。”大伙儿一边算经济账,一边打人情牌,劝徐宝德“都是老邻居了,为这点事儿添堵,不值当”,又劝刘庆林“你徐二叔说的也是气话,是你之前没考虑人家,现在早解决也早动工”……
终于,两人各退一步,刘庆林以600元的年租金租下这块地,大棚改造也顺利完成,“多亏大伙儿帮忙调解,等开春就种这块地,大棚里种的蓝莓4、5月份就能下来啦!”
“以前是单靠村里自己调解纠纷。”李延有说,“现在,有法律顾问、司法所、派出所介入,遇到专业问题,街道业务部门也参与,调解能力强了许多。”
丹东市公安派出所与乡镇司法所联动,共同参与“村民评理说事点”调解,民警姜晓飞深有感触:“有了评理说事点,大部分矛盾纠纷都能在前端化解,对维护社会治安、促进乡村和谐大有帮助!”
便民议事,保障权益
“夏天是臭水沟,冬天变‘滑冰场’!”在马市村六组的村路边,村民刘宝指着一道排水沟,说起它从前的模样。
这条排水沟曾经严重堵塞,无法排水,刘宝深受其苦:“一到雨季污水横流,水深40多厘米,严重时能淹200亩地,附近几十家都受过灾。”
“也不知道哪个部门管。”去年5月,刘宝和邻居们来到马市村“村民评理说事点”反映情况。
宫润利和两名评理说事员到现场查看后,发现排水沟已年久失修,这是村里自己的事儿,便现场给出答复:修!
经村两委讨论决定:拿出村集体收入8万元自己修。施工10多天,排水沟修好后,村里还争取到农村道路项目,对这段路重新进行了硬化。曾经排水沟下游的浅土坑,如今修成蓄水池,这段村路周边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去年夏天的雨水比前年还大,但都靠这条沟排出去了,我们的地一点儿没受淹。”刘宝说,“以后呀,有事儿就去评理说事点!”
逄显伟介绍,“村民评理说事点”就是为了更好服务基层治理,搭建一个老百姓“讨说法”的平台,调解员、记录本、公示板、图书角、标识牌、服务卡、手机微信群,一应俱全。在辽宁,这些都是“村民评理说事点”的标配。
2020年,辽宁全省“村民评理说事点”共收集信息线索14.8万余条,解答法律咨询13.6万余人次,开展宣传教育7万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2.3万余件,全省信访及治安案件数量均明显下降。
辽宁省司法厅厅长林志敏说,评理说事点让老百姓“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不仅是矛盾纠纷调处点,也是社情民意汇聚点、公共法律服务点、文明风尚传播点、干群关系联系点。下一步,辽宁将深入推进“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尽快覆盖全省居民社区。
(转自1月14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海涛)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刘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