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防汛形势严峻已到关键期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到了关键时期。国务院新闻办29日举行发布会,邀请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介绍防汛抗洪和气象形势有关情况。
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郑国光表示,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偏大;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超过1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
郑国光表示,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
刘宁说,今年全国有22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同期最多,洪水总量较常年偏多34%。
与此同时,今年旱情总体偏轻。刘宁表示,目前,全国旱情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华北、黄淮之间,常年此时全国干旱面积接近1亿亩,现在统计到的受旱面积不到3000万亩。
目前受灾情况较轻,但防汛形势严峻
截至6月28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3省(区、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受灾面积和倒塌房屋分别比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少43%、45%、23%和77%。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刘宁表示,1998年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十二五”期间防洪设施建设投入是“十一五”期间的2.6倍。今年汛期降雨来得急,汛情来得猛,但是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江河水势平稳,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针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加强会商研判,先后发出52个通知、派出117个工作组,2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各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28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入汛以来,各地紧急转移受威胁人员105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到了关键时期。”刘宁表示,据预测,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气候水文形势复杂多变,江淮、松辽、太湖等流域有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可能多发,登陆台风强度偏强,可能深入内陆,防汛形势严峻。
下一步,国家防总、水利部将从最不利的情况着手,有力有序高效地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秋末冬初有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
郑国光表示,尽管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5月结束,但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月—8月)我国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南部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辽河流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应继续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下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偏强,需提前做好防台风工作。
根据目前的监测情况,赤道中端的海温已经比常年偏低,中国气象局预测,未来到秋末冬初有可能发生一次拉尼娜事件。就我国来讲,通常情况下秋季容易出现秋汛,北方雨较多,冬季容易发生冷事件,也就是冬季温度比较低。“我们现在密切监视拉尼娜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