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绳索记录下逾400年家史

15.01.2017  11:03

 

  绳索上挂满了小弓箭、小靴子、小吊篮等物件-华商晨报主任记者王齐波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王齐波)在现代化的城市沈阳,有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仍在传承。

  “这个小弓箭记录的就是我孙子。”昨日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吴吉山老人指着拴满各种挂件的绳索说道。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在82岁的吴吉山家族已经传承了四五百年。时至今日,他们还沿用这古老的“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家族的子孙繁衍。

  结绳记事记录家史

  1月13日农历腊月十六,吴吉山老人在家里举办了“喜利妈妈”生日仪式。在仪式现场,一条长长的绳索由房屋的西北角延伸到东南角,绳索上挂满了小弓箭、小靴子、小吊篮等物件。

  这条绳索是锡伯族人由结绳时期流传至今的“无文字的家谱”,是家族繁衍的标记,凝结着一个古老延续千年的民俗和文化记忆。

  吴吉山介绍,古代锡伯族人过着部落群体集居的生活,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他们没有文字,记一件事情,就在木头上刻个符号。锡伯族盛行祖先崇拜,把祖先的辈数刻记在木头上。

  但是天长日久,记事的木头慢慢腐烂散失,后辈很难记清自己先祖的名称、辈数。后来,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在屋子对角拉一条绳子,在绳索上面挂上不同物件来记录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件,这样一代接一代从不间断,后辈对自己先祖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绳索上的每个挂件都有深厚寓意

  “我们家的‘喜利妈妈’算起来应该超过四五百年了,到我这已经是第九代了。”吴吉山老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传承人。“喜利妈妈”汉译为“子孙妈妈”,“喜利”是锡伯语,有延续之意,“妈妈”指娘娘神。

  小弓箭、布条、铜钱、小箭袋、嘎拉哈等物件,吴吉山逐个解释:“这个小弓箭表示家里添了一个男孩,布条表示女孩,这一辈人有几个女孩,就系几个布条。铜钱喻示生活富裕,木叉寓意丰收。像这个嘎拉哈,又叫背式骨,借谐音表示辈数,加一个嘎拉哈,就说明又添了一辈人……”

  吴吉山称自己是“坐地户”,四五百年前,有八户人家搬到了这里落户生根,繁衍子孙,村名“八家子”因此得名,这八户人家都是锡伯族,其中有两家姓吴,是兄弟俩,吴姓便成了村子里的大姓。

  “种地多打粮,人丁兴旺一代更比一代强,”敬祭“喜利妈妈”是希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吴吉山老人说。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