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杨树良种30个 提高效益20%

21.01.2015  12:03
                                                                杨树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者: 记者王建兰 通讯员丁昌俊
  
  本报讯  记者王建兰  通讯员丁昌俊报道  “杨树高产优质高效工业资源材新品种培育与应用”研究项目,日前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牵头,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林科院、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安徽省林科院、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历时20年共同完成。项目主持人为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育种首席专家苏晓华。
  杨树是我国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木材供给的当家树种。全国3/4的国土均可种植,目前杨树人工林面积超过1亿亩,居世界之首;杨树提供的木材产量几乎占到了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3。但长期以来,我国杨树发展一直缺乏符合区域生态特点和工业用材需求的专适(专用)品种,且同步配套栽培技术滞后。
  苏晓华说,这些问题在项目研究中得到了解决,并在育种理论与技术方法、优良品种创制、种质资源创新、品种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项目组首次划分出我国九大杨树育种区,实现了杨树分区育种,建立了现代杨树育种体系,突破了高效快速培育杨树优良品种关键技术瓶颈。对应九大杨树育种区,项目选育出九大系列30个地域特色优良杨树新品种,其中15个新品种获国家及省级林木良种、15个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项目研究使我国首次构建起黑杨核心种质库。从20世纪90年代始,项目组从多瑙河流域、地中海沿岸、西亚与中亚、密西西比河流域、哥伦比亚河流域以及劳伦斯河流域等全自然分布区,收集了18个国家25个地区的黑杨资源,在我国建立了8个黑杨种质资源保存库,保存资源2000多份。我国还首次建立了包括300多份资源在内的黑杨核心种质库,突破了制约杨树育种有效资源匮乏的瓶颈。
  研究过程中制订《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1项、《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3项,创建了良种与良法配套同步推广应用新模式,使品种规模化投入使用时间提前4-6年,提高效益20%以上。
  目前,30个优良品种已在26个省(区、市)规模化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63.72万公顷,覆盖主栽区面积80%以上。推广应用新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材积生长量提高11.1%-60.9%,年产木材1433.7万立方米,使我国现有杨树人工林产量提高20%以上,累计创造产值252.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