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内陆开放的辽中门户
继与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口岸直通放行后,沈阳综合保税区A区又创新报关模式,开辟超大型设备出口绿色通道,为企业便捷高效通关提供精细化服务。记者12月13日了解到,辽中县以改革撬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把A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门户与引擎。
沈阳综合保税区在整合原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辽宁沈阳出口加工区、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设立,分A、B两个管理区。去年10月,沈阳市将沈阳综合保税区A区划归辽中县开发建设。目前,面积为1.168平方公里的A区一期已经封关运行,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国际贸易三大综保区功能已全部实现。A区现有企业23家,沈阳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展示直销中心投入运营,已服务于北方重工、特变电工等100余家社会企业。
随着新一轮振兴和“开放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沈阳综合保税区和大连保税港区为依托加快辽宁自贸区建设,已经成为辽宁深度对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主动融入辽宁自贸区创建,以改革促开放,以创新助发展,建成建好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枢纽、全球制造业展览展示中心和中德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功能区,这是辽中的使命。”辽中县委书记陈世海说。
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辽中县坚持规划建设一体、创新投融资体制,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吸收优势资本参与A区开发建设。据悉,辽中将积极协调推进近海铁路货运专线建设,丰富完善物流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东北最具竞争力的“公、铁、空、港”无缝衔接物流枢纽。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辽中县结合产业发展方向,积极申报指定口岸、委内加工、高端大型制造设备流转中心试点以及沈阳综合保税区贸易功能区等创新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争取给予进口转关费用补贴政策,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内陆综保区的口岸功能。
随着政策、功能、资源等发展要素的不断集聚、激活、裂变,辽中正筑起承载辽宁自贸区建设、带动全省乃至东北开放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