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成:将大美沈阳展示给世人
虽然我去过80多个国家200多座城市,但沈阳永远是我心中最重要的家。
沈阳变化太大了,老城有价值的东西、标志性的建筑还保留着,这真挺好的。我希望沈阳既古老又年轻,既有老工业文明的影子,又有现在幸福生活的面貌。
日前,记者见到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他带着一股沈阳人特有的豪爽劲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最深的记忆是东北大马路
林乐成告诉记者:“1954年的夏天,我出生在沈阳。小时候常去父亲工作的第三纺织厂玩。织布机的疾速穿梭成为我目识心记的童年往事。虽然我去过80多个国家200多座城市,但沈阳永远是我心中最重要的家,而印象中最深的依然是东北大马路上的纺织厂、印染厂、钢铁厂、陶瓷厂、轴承厂、玻璃厂,以及我曾经工作过六年的沈阳市地毯厂。”
林乐成说,上中学后很幸运地遇到了自己学画的启蒙老师李志芳。李老师以极具个性而又充满感情的作品,让他看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正是由于林乐成会画画,1972年他被沈阳市地毯厂吸收为织造工人。一年后,他成为图案绘制员,并不断有机会参加省、市工艺美术公司举办的设计人员培训班,得到了插图画家沈泽公和鲁迅美术学院雷印凯、许竹筠等良师的悉心指导。他为工厂设计的天然色地毯还参加了197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
在大学首开编织壁挂设计课
1978年林乐成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真正从事纤维艺术的教学与研究。1985年,他在学校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
1999年,林乐成的纤维艺术作品《春夏秋冬》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2000年,他又率先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第二年,他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此期间,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硕果累累:先后为中华全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布大厅、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昆仑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制作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具有代表性的纤维艺术装饰品。
在纤维艺术蔚然呈世的今天,林乐成仍平静地进行着“左手画家、右手工匠”的创作,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行走的过程中思考。他主持完成了毛主席纪念堂《祖国大地》大型绒绣壁画制作项目,以及《山河壮丽》《金色长城》《大河奔流》等百余项大型纤维艺术应用课题的研究与创作。
把工作室安在沈阳
林乐成与纤维结缘45年,他探索出自己的“经纬之道”,搭建起自己的大“纤”世界。对此,林乐成笑说:“一晃40多年了。我有太多的感慨、感谢。虽然现在我的家人都在外地,但我把自己的工作室安在了沈阳。沈阳变化太大了,老城有价值的东西、标志性的建筑还保留着,这真挺好的。我希望沈阳既古老又年轻,既有老工业文明的影子,又有现在幸福生活的面貌。”
林乐成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沈阳万达文华酒店创作了200多平方米的《金色大地》,成为纤维作品中的世界之最。下一步,他还要在创作上再尝试,其中要有工业的背景,还要有传统文化的根基。他要做一个比较综合、试验性的新探索,将大美沈阳展示给世人。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陈凤军/文
李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