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一些思考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长期以来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将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来自社会多方,有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有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等等,原因构成十分复杂。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不仅使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难以自由发展,从长远来看,学生的身体不堪重负,心理健康受损,社会上一些不合规、缺乏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甚至会给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内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干扰,反而不利学生的长远发展。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共同努力,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自由全面发展,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此次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通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来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的放矢的提出面向校外培训机构的“六大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包括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停办整改,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首次明确校外培训不能超纲、不得举办竞赛,及针对中小学校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等。《通知》准确抓住了当前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治理力度大,整治措施新,分工明确,步骤清晰,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除了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外,在第五部分“组织实施”中也强调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对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校外负担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说明在这些措施落实的过程中,学校能够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治理校外培训机构需要综合考量与实施,作为基础教育一线工作者,粗浅地谈谈一些理解和思考。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大量存在题海战术、超前教学、竞赛考证等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了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一边痛斥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弊端,一边被动地参加到校外培训的大军中去,敢怒敢言不敢不去。《通知》的出台,非常有针对性地回应并有效解决了社会上对基础教育的热点关切。但需要指出的是,校外培训机构本质上区别于各类中小学校,是企业机构,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单独有效规范和治理的,必须是多方联动,共同治理。所以,我们确有必要为这次四部门联合发文,共同规范教育秩序的行动点赞。
教育部门长期以来推动中小学生减负增效,此次《通知》的出台,更是一次对基础教育“增效提质”的“考问”。学校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更需要“以身作则”,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要从源头加强学校内部治理,强化师德建设,杜绝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授课,细化课程督导检查,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和规范管理;继续落实完善“弹性离校”工作,夯实学校课后服务责任,提供个性化辅导及实践课程,切实解决家长课后辅导的后顾之忧;开办校内特色课堂,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兴趣爱好与多方面能力,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减负提质”。
与此同时,学校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认识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并应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宣传教育,使其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在尊重子女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更广泛的成长空间,让孩子多方面、全方位地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也将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共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共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帮助家长对子女升学拥有合理的、可接受的预期,从而理性看待课外培训的作用。(作者:杏坛中学 门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