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开裁缝店15年免费为低保户和残疾人授课

16.05.2016  22:01

  孙金刚每天在这狭小的裁缝铺里和妻子一起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迪摄

  从小就羡慕当兵的父亲,渐渐地把当兵作为自己的目标,可是5岁开始,一个小小的石子就能将他绊倒。

  嘲笑声让他觉得自卑,绕开人群,他要让自己有一技之长,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养活,“不抱怨,一切靠自己”这股劲一直支撑到现在。

  46岁的孙金刚,和妻子经营了15年的裁缝店里,时不时会有向他学习裁剪的学生,夫妻俩还为残疾人和低保户免费授课,“靠自己,不求大富大贵,平淡中有幸福足矣”。

  “从不认为自己是弱者”

  在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道黎明社区举行的“我爱我家向幸福出发”的活动台上,孙金刚说,5岁时因药物中毒造成自己双下肢重度残疾,“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弱者,我克服身体残疾行走不便的许多困难,和健全人一起学习服装裁剪技能”。

  2010年孙金刚通过辽宁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取得服装制作第一名,“现在我和妻子开办了裁缝店,为了回报关心支持我们的所有好心人,我在自己的家里开设了一个服装裁剪学习班,为残疾人和低保户免费授课”。

  亲手做出两套结婚礼服

  25平方米的房间里放着三台裁剪机器,两个木头凳子,木床上整齐地叠着两床被子,床脚放着一台被布单蒙着不常用的台式电脑。

  孙金刚说,13岁前走几步路就摔一跤被小朋友笑的时候,总想躲开人群,“别人10分钟翻过一条沟,我需要半个小时”。

  初中毕业后,孙金刚看着同龄的正常人有的上技校,有的进了厂子,可自己却被拒之门外。

  一次偶然间翻看报纸,上面有裁剪培训班的信息,孙金刚跟父母说想学门手艺,“也不知道怎么就开始学起来了,还一直坚持着”。

  1995年,在这个父亲厂子分的三家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插间,孙金刚开始免费给邻居大爷大妈们做活。

  1999年,也就是在这个没有名字的裁缝店里,孙金刚经过邻居介绍与苏宏敏相见。之后,苏宏敏跟孙金刚学习缝补,全部承包孙金刚的衣食住行。2000年,孙金刚做出了一套粉色礼服和一套红色旗袍送给苏宏敏,裁缝店有了名字。

  住院是另一种约会方式

  “哥们,过来一下!”苏宏敏一手拽着裤子,一手拉着裤边,孙金刚抬头看了一眼笑了笑没说话,几分钟一条圆边裤脚就扦好了。

  两人结婚15年,孙金刚一直这么称呼妻子。苏宏敏告诉记者“这么多年都没说过甜言蜜语”,就像第一眼见到他的感觉,“很实诚,跟他在一起很踏实,放心”。

  因为孙金刚腿脚不便,夫妻结婚15年没有离开过这间裁缝店。2008年,两人分别住院,这次住院让苏宏敏印象特别深,“他住院时我可以照顾他,时时刻刻陪着他;但我住院的时候他只能看着我,守着我,翻身等吃力的动作还是需要别人帮助。”苏宏敏说,“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千万不能生病,他需要我的照顾。”

  苏宏敏把住院的那段日子比喻成另外一种约会方式,“除了店里,我们共同去的地方,也就是医院了”。说完,苏宏敏抿着嘴伸出双手,左手手腕上的玉镯子是2007年孙金刚比赛获得奖金后送给她的,右手的金手链是今年“三八”妇女节的礼物。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陈靖姝苏宏敏在结婚纪念日用手机写下一段文字:“感叹时间太快,转眼间已过十五年,丝丝点点,像电影片段却又那么真实,十五年我们一起走过了争吵,走过了艰难,如今我们两鬓隐隐有了白发,但我们仍没有儿女,没关系,我们用更多的精力照顾彼此,携手今后的风雨”。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