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残联开展订单式培训让更多残疾人过上正常生活
订单式培训是2013年以来丹东市残疾人联合会为了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而进行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这种形式开展进两年来,为近百名各社区残障人士进行了培训,并安置了就业,其中大部分人通过培训直接找到了工作,使一些残障人士有了更大的交际平台,从而由封闭的生活空间,走向大众生活空间,拉近了他们与健全人之间的距离。
订单式培训水到渠成
残疾人就业早期有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按比例分散就业,或是自谋职业等形式。平时,市残联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会组织各种培训班,但种类比较单一,像盲人按摩、插画、十字绣等,其中只有盲人按摩就业率较高,另外几项还是没法根本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2013年,订单式培训第一次被提出。由残联通过走访了解企业情况,选择适合残疾人工作的企业,与其沟通后,在企业设立培训基地,企业出培训老师,残联配手语老师和生活老师,根据各社区残疾人协理员对辖区内残障人士的了解,对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障人士进行培训,培训后根据个人特点在企业内分配工作。两到三个月的集中学习时间,既让企业对这些正在接受培训的残障人士有一定了解,又给了残障人士熟悉工作环境,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培训的过程,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手语老师得一直翻译,专业老师也得耐心地多讲几遍,但只要这些学员学到技术后,工作起来便几乎与健全人无异了。
城市里有企业的订单式培训,在农村也有育苗栽培、畜牧养殖等方面的订单式培训。在凤城、五龙背等地都设有蔬菜种养殖基地,家住农村的残障人士经过在养殖基地有针对性的培训后,可以直接在基地就业,也可回家自己用学来的技术种地谋生。
残障人士与培训企业“双赢”
大部分接受了订单式培训的残障人士都会直接留在企业,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与健全人同工同酬。而作为吸收残障人士的福利性企业,也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和减免国家税收等政策。
2013年就参与订单式培训的某福利企业工会主席李洁说,她负责企业内残疾人工作十几年了,他们的企业长期招聘残障人士,常有零散的残障人士到企业求职。每当此时,他们都得为个人安排培训,也没有足够的了解时间,无法在第一时间安排最适合的岗位。而订单式培训,既能对他们现缺的岗位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学员,掌握他们的特点,培训结束后,安排合适的岗位。
通过订单式培训就业的残障人士也很受益。兴东街道林江名城社区的残疾人协理员曾告诉记者,他们社区去年就有两位残障人士通过订单式培训就业的,以前两人一直呆在家里情绪上也比较消极。通过培训就业后,他们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和朋友圈,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参加过培训的残障人士尤其是年轻人,都有这种感觉。今年27岁的蔡兴宇之前曾辗转换了几个工作,但都不理想,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订单式培训班后,认识了许多年龄相仿的人,彼此也能沟通,培训结束后,他欣然地留在了企业,与大伙儿一起工作。还有一对年轻男女,因为培训班结缘,作为同事相处了近一年后,已经开始谈婚论嫁。
订单式培训到去年年末已经在三个企业开展过了,效果都十分理想,就业率也提高了不少,这种新颖的形式,也让残障人士和企业达到了“双赢”。接下来,针对平时偶尔有就业需求的个人,市残联准备建立个性化基地,与订单式培训相结合,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能够拥有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