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权责 提质增效--省气象局探索气象业务制度化建设

27.01.2015  10:50
    特约采访嘉宾: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
    中国气象报记者:周恩泽

    1月21日的辽宁气象业务制度建设培训会上,以定工作职责、定业务产品、定岗位人员、定工作流程、定考核指标、定技术规范、定业务系统、定业务经费为核心内容的 “八定”理念引起了全省气象职工的广泛热议。对此,记者采访了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请他解读“八定”的来龙去脉。

    记者:能介绍一下“八定”的产生背景和目的意义吗?
    王江山:深化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宗旨是提升气象保障能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中国气象局党组在《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业务管理体系,完善以业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为核心的业务考核评价机制,推进业务管理由分项运行管理向综合质量标准管理转变。”基于此,我们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出了“八定”制度建设,旨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集约化的制度建设,使业务人员在工作中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要达到怎样的标准。从而转变业务管理方式,提高业务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行成本、提高业务工作效率,为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基础。

    记者:在设计和建设“八定”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王江山:在“八定”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任务为导向的集约化原则。我们将相关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按科室分解为多项具体的业务工作任务,并以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集约化设计。二是以产品为核心的信息化原则。我们以科室为单位提供的业务产品,首先明确业务产品清单及其产品范本,再对相应的技术支撑、运行环境和保障条件等进行规范化设计,适应气象信息化改革需求。三是以流程为关键的标准化原则。针对业务工作任务,在产品制作、发布等技术层面和人力、经费、考核等管理层面,从信息流程和工作流程上统一进行标准化设计。

    记者:“八定”理念言简意赅,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单位该如何明确权责?
    王江山:“八定”的理念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省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的工作内容,二是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的工作内容。具体来说,省气象局各内设机构要做好定业务产品、定考核指标、定业务经费三方面内容,即确定直属单位各科室应提供的业务产品(或保障服务)清单;针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制定各科室的量化考核标准;根据各科室年度业务工作量,确定其业务运行保障经费。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要组织完成定业务职责、定岗位人员、定工作流程、定技术规定、定业务系统五方面内容,即确定各科室所承担的业务工作任务;确定为完成工作职责设置的工作岗位、上岗条件、岗位职责、岗位职数;确定加工制作业务产品的工作环节和最优顺序;确定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遵循的业务规定、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和产品模板等;确定用于辅助业务人员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业务平台。

    记者:目前,气象业务制度化建设“八定”理念已基本形成,下一步辽宁省气象局将如何推进?
    王江山:改革就是通过顶层设计和具体试点,将气象业务现代化的“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理念和要求体现在气象业务制度化建设中,这也是我们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目前,我们已根据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的不同权责开展了2次针对性培训,以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科为试点的“八定”设计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由于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各有不同,下一步,我们将在每个业务单位选择一个科室作为试点,按照“八定”要求进行气象业务制度化建设,检验“八定”在提高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和效益,探索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争取早日将“八定”战果推广应用到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领域,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