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今年时兴精细化定制 预报能精确到自家小区

05.03.2015  13:27

  “农民种地最怕遭遇自然灾害,气象服务能有效指导咱‘看天生产’吗?

  “我是货车司机,跑长途经常会遇到高速公路封闭的境况,能提前预测吗?

  如今气象服务与每个人每天的生产生活及各个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抑或在手机上下载一款天气预报APP,已经成为人们安排日常生活的必备步骤。长期关注天气情况的市民不难发现,我省气象预报不仅越来越“靠谱”,而且越来越精细化。

   雾和霾预报准确率将达到65%

  近年来,我省气象部门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理念和方式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天气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2014年,全省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2.5%,灾害性天气平均预警准确率达95.4%,短期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等关键指标准确率位居全国前6名。

  气象预报越来越准,不仅为大众出行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避免了因台风、暴雨、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一些专业领域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去年,在遭遇63年来最严重夏秋连旱的情况下我省粮食生产仍取得11连增,就离不开气象服务的功劳。

  2015年,省气象部门城镇24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将达到90%,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将达到76%;乡镇24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将达到81%,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将达到65%;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将达到85%,平均提前30分钟;雾和霾预报准确率将达到65%。

   精细化服务为农民当“参谋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前一场风霜雨雪可能造成粮食果蔬的减产绝收,但现在,及时、精准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让农民再也不用担心老天爷的风云变幻了。

  “县里种植大棚蔬菜和水果的村民占了大多数,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外界不一样,我们需要掌握大棚内的小气候来管理种植。”喀左县气象局局长孙立德说,“为此,我们在全国县级地区第一个成立了日光温室生态气象监测站,在全县建设了16个12要素设施农业气象观测站和两个太阳光谱分析站,建立了大棚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等预报模式,在全国第一家发布大棚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仅仅是几摄氏度的调节和改变,就能帮助农民大大提高产量和效益。

  精细化气象服务成为农民组织农业生产的好“参谋”。2014年国庆节前,我省开始推行乡镇精细化秋收气象预报服务,在综合利用全省975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基础上,气象检测与预报范围精细化到乡镇级别,并有针对性地滚动预报,指导农民“看天秋收”。此外,省气象部门还针对全省1.8万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为农“直通式”气象服务,服务对象增长44%,2015年覆盖面还将进一步扩大。

   沈阳、大连将试点小区专属天气预报

  人们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需求,也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由于地域广大,各地往往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天气一城一预报”已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为此,省气象局今年将在沈阳、大连两市先行试点,建设完善公众气象服务手机客户端,定点定时发布小区天气预报。

  气象部门今年还将加强高速公路冰雪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开发研究,在省内高速公路特别是沈山线盘锦、葫芦岛方向沿线增设多个天气预报点,通过高速公路沿线的可变信息板及时发布未来30分钟、1小时、3小时精细化预报。

  据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介绍,2015年,省气象部门将继续发展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精细化服务,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事业单位。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