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好了母亲河美了日子更舒心了
隆冬时节,记者沿辽河流域康平段驱车一路北行,目光所及,冰雪覆盖下的辽河犹如一条“银链”蜿蜒在辽北大地上。在康平县塔南湿地,河岸边草丛灌木林带一片枯黄,不时有喜鹊、野鸡扑棱棱地飞窜出来……
和辽河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康平县辽河管理局局长刘景忱,说起辽河沿岸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碧水工程让辽河大变样,沿岸村民眼瞅着家乡环境一年一个样儿。 ”
“这里已经建了十多处旅游景点,像郭家口湿地、老山头、虎眼山都值得一去,河水清了,岸边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 ”刘景忱说。
据介绍,康平县关停了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城市污水实现了达标排放,生态环境改善让沿岸村民品味到了生态之美。
来自省辽河凌河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辽河干流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标准,支流水质达标率达到82.5%,通过了国家“摘帽”复检。
辽宁人的 “母亲河”不仅水质好了,沿岸的生态带、城镇带、旅游带建设也成为新亮点,尤其是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更让辽河两岸居民受益。我省确定了辽河沿岸重点支持的30个示范乡镇,并启动15个重点乡镇建设工作,制定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辽河沿岸76个示范村的支持范围、对象和标准。
“过去,辽河沿岸都是泥土路,雨季泥泞不堪,冬天滑得要命。现在,黑色路面、水泥路面代替了泥土路,村民们心里甭提多舒坦啦。 ”刘景忱说。
作为碧水工程的“重头戏”,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道路一期工程总计306.6公里,主路238.6公里,连接路68公里。 2014年,我省建设主路190公里、连接线38公里,计划实施的路面、桥梁、涵洞及安保工程全部完成。同时,完成了大凌河朝阳段滨河路建设,实施了大伙房水源区综合治理。
同时,为彻底改变辽西生态环境,省政府在凌河“三带”建设上,优先实施了阎白区间滨河路建设,并作为省政府2014年31件民生实事之一。阎白区间滨河路全长76.2公里,2014年3月开工,当年10月末就全面完成,实现了全线通车。阎白区间滨河路的修建,不但给凌河管理提供了交通保障,对凌河“三带”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改变了沿河村屯的生活条件,受益百姓超过50万人。
碧水工程在辽河、凌河沿岸打造出一条条风光绮丽的旅游带、景观带,仅沈阳辽河段就开发出93个旅游景点。沿岸村民不仅可以在闲暇时欣赏美景,生活品质获得很大提升,而且收获了丰厚的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