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提升“三大服务”推进改革发展
成立审批服务局,把繁冗的审批程序简化再简化;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三局合一”,将服务功能放大再放大;成立大社区,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出台精准扶贫政策,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近年来,沈北新区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与方式,在服务企业、服务居民和服务农民“三大服务”上做文章,倾力构建服务型政府。10月15日,记者走进企业、座谈居民、走访农民,处处感受着沈北大地的改革成果,看到了沐浴温暖之风中的张张笑脸。
审批提速服务更优企业成改革受益者
“下放权力,把过去必须由局长签批的事项授权给科长,科长依法依规完成项目的审批时间就大大缩减了。”沈北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项目投资科科长关焱向记者介绍,新成立的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具有审批职能的事项从原有的单位剥离出来,进行整合,过去要企业一个一个窗口的报批,现在一个窗口就搞定了。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公司优先公司是今年沈北的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以往,至少经过8-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注册登记,如今,审批人员简化手续,协调相关部门,2天就办完了注册登记。不仅是大项目,驻区的企业还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贴心。
去年10月,“三局合一”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原来质监局仅有的20多名质检员难以对全区1000多家企业、3000多台特种设备进行系统的、及时的安全检查。如今,获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证的公职人员增加到200多名,一年好几次给予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前不久,湖北等地电梯频繁“吃人”事件发生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即开展对全区1000多部电梯的安全检查,仅一周时间内就全部巡查一遍,及时排查了电梯的安全隐患问题。
建立大社区百项服务沉到“家门口”
去年6月,沈北新区大刀阔斧推进民生改革,按照“职能下移、权力下放、人员下沉”思路,加强“大社区”建设,将机关1/3以上人员下沉到社区,把城区4个街道的49个社区整合成了29个社区,把过去区局、街道的职能大部分下放给社区,社保、计生、再就业等百余项业务办理,放在社区“一站式”办结。在每个社区配一名处级干部和五、六名街道工作人员,做大做强社区,增强服务职能。
“自打大社区成立后,咱小区最大的变化就是,过去跑街道几天才能办的事情,现在出门就办完。过去北出口堆了8年的垃圾山给清理干净了,昔日气味难闻、垃圾遍地的断头路打通了,还铺上了柏油路面。这呀,都是社区沟通的结果……”道义街道太湖社区62岁的空巢老人白续云告诉记者,他唯一的女儿定居澳大利亚,老人在女儿家住了8个月,还是回来了。他说,社区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好,他还是想回来养老。白俊娇从街道副书记职位上下来任职社区书记后,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展现,除了组织开展社区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外,她更看重困难群众的帮扶难题。在她的倡导下,社区成立了“慈善基金站”,吸纳驻区单位、爱心人士的善款。今年7月,社区组织了一场书画展,并将书画进行义卖,收入一半归创作者,一半善款进入基金站,一次性吸纳义卖款1万元。目前,社区的慈善基金已经累计达10多万元。心脏病患者高正杰上有70岁老母,下有4岁的儿子,一家三口靠低保金生活,十分艰难。社区启动“慈善基金”帮助他,同时还帮他结识了“传奇爱心联盟”的爱心人士……如今,高正杰最焦虑的儿子入托和托费问题都有了着落,爱心人士还承诺他儿子上学后将继续资助。
即将大学毕业的程佳奇特别感谢辉山街道冯道社区书记陈晓霞。在陈书记的热心帮助下,家境困难的他在社区就拿到了过去要跑街道、社区层层盖章的困难证明,获得了学校2000元助学金。有了这笔钱,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滑雪教练证,仅一个寒假就挣了8000多元。现在,他不仅给自己缴清了学费,还给妈妈买了一件像样的衣服。怀揣着感恩的程佳奇和陈书记成了忘年交,他的每一步成长都和陈书记分享。陈晓霞感触颇深地说:“大社区、近又便,顺民心、解民难,办实事、还温暖,互相帮、笑开颜……”
“大社区”打通的不仅仅是政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顺利地对接了民心,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不再是过去跑断了腿、打不开门。
给政策搭平台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截至目前,我们街道已经有11家企业认购了蟹田米12.5万斤,有35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认购合同,今年认购24万公斤。”10月16日,石佛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上月以来,街道与11家中省直企业签订农企合作以来,双方的合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很多农民刚打下的优质大米就被销售一空,卖上了好价钱,大大激发了他们来年继续种植优质稻米的积极性。石佛街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沈北新区服务农民,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沈北新区提出,到2017年底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民,关键看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不是达到小康。为此,新区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惠民新政。设立的2015—2017年“三农”专项资金3亿元,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中的补贴、租金和奖励;加快土地流转,对通过土地流转水田立体养殖100亩以上的项目,每亩一次性补贴150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在自家开展“农家乐和民俗游”,并给予5万元、10万元的投资补贴;设立5000万元的农村经营贷款风险基金等。沈北新区还将任务层层细化分解,积极打造“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增收致富新模式,立体帮扶困难群体,确保困难户收入有所增加。
(李莉、高志广)
编辑: zfw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