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有个“稻米银行” 存粮也能吃利息
“我今年打了3万斤稻米,存到‘稻米银行’了。每过一个月一斤稻米就涨一分钱,我算了算,一年就能多收入3600元。”11月26日,家住沈北新区房身社区的农民朱建国兴奋地告诉记者。
“稻米银行”是咋回事儿?记者来到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的青年农场,见到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七星米业公司的总经理洪蕴来,他就是“稻米银行”的发起者。洪蕴来原是种粮能手,后来办起了稻米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成立了专业的米业公司。
“沈北新区的大米远近闻名,但是种粮农民卖稻米总是把握不好时机,卖早了怕卖亏了,卖晚了又怕市场万一变化价格掉得更低,心里总是不踏实。”洪蕴来介绍说,为了让农民吃个“定心丸”,他琢磨出了一个办法: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稻米,如果当场变现,就直接付现金。如果不变现,存入他公司的稻米就在收购价的基础上每月每斤涨一分钱。这样一来,像朱建国收成的3万斤稻米存入一个月就能多收入300块钱,一年就能多收3600元,比3万斤稻米的变现收入4.5万元存到银行一年的利息要多很多。农民们高兴地把这种方式叫做“稻米银行”。
洪蕴来告诉记者,“稻米银行”是个双赢的招法。一方面,种粮农民把稻米早早送到米业公司来,减少了晒粮、存粮的麻烦和浪费,存粮可以自由兑现,随时拿到现钱。不急着用钱的话就可以放到“稻米银行”里吃利息。另一方面,对于公司来说,这样做大大减轻了资金兑付压力,使公司腾出资金更新设备,提高贮存能力。据了解,今年七星米业公司投入17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稻米能力500吨的烘干塔和能存放7000吨稻米的仓库。“过去没有烘干塔,稻米要有大晾晒场。如今不用了,收购的稻米全部经过烘干处理,可以确保没一点霉变。”
“稻米银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又解决了自己的资金瓶颈,让洪蕴来有了把沈北新区米业做大的胆量。今年,他收购了7000吨七星大米和1700吨蟹田大米投放沈阳市场。明年,他要把沈北新区的大米推到南方市场去。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