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精准脱贫兜住“民生底线”

01.06.2017  07:22

  在尹家街道,12户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户通过协调,在贝贝食品厂、绿馨花卉园艺基地、新北纸箱厂等企业找到了工作,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79户不能走出家门的低保户参加了“众帮”蛋鸡养殖项目,街道免费送鸡雏、送饲料、送鸡舍、再联系销路等,使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在沈北街道,由爱心企业、机关干部、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精准扶贫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出资15万元在北四家子社区建起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扶贫示范基地,6户贫困户参与基地生产经营,收益用于困难户脱贫。目前该街道已有3个社区建成了10个养殖生产基地;前不久,区工商联合总会与企业代表来到马刚街道,捐赠13000元鸡雏款,帮助贫困户购买雏鸡1300只……

  精准认定、精准兑现、精准脱贫的“连轴好戏”在沈北新区不断上演。从2015年至今,沈北新区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该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不懈,死死咬住“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享受新区发展的成果,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5月31日,记者在沈北新区民政局2016年的相关数据中了解到,按照沈阳城乡低保标准计算,沈北新区有贫困人口1231户、1811人。而沈北城乡保障标准分别比市标上涨70和215元,这样沈北贫困人口就达到1475户、2346人。沈北新区自愿把这些低收入群众纳入帮扶体系,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一户一案建立扶贫“精准”系统

  为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案,沈北新区专门开发了精准扶贫信息系统,民政部门用2个月时间将贫困群体基本信息、扶贫责任人、扶贫政策、扶贫措施及扶贫情况等5万余条信息录入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动态跟踪管理。与此同时,对困难群体的致贫原因进行归类,涉及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责成相关机构给予对口帮扶。

  开发岗位实施就业扶贫

  就业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渠道。对于很多贫困群体而言,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活动能力不强的特点,各街道积极创造条件与辖区企业结对子,深挖就业岗位,安排他们到社区保洁、治安巡逻、社会事务等岗位实现就业。仅去年一年,就有161名贫困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同时,沈北新区依托引进的大批农事项目、旅游项目等,加快土地流转,优先流转农村贫困家庭土地,稳定他们的土地收入。这些农事企业还吸纳了贫困群体就近就业。目前,全区已有526户贫困家庭实施了土地流转,实现户均年增收近600元。

  发展庭院经济实施产业扶贫

  为了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沈北新区大力发展种植、禽畜养殖、手工业、特色食品等扶贫项目,免费提供技术、生产资料等。全区共对258户贫困家庭实施了项目扶贫,如养羊、养猪、养鸡,绢花制作,制作辣白菜、黑豆芽等韩式特色食品,特色蔬菜种植等,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此外,以区慈善总会为龙头,引领11个街道和10个区属部门的慈善分会开展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开展“一帮一联一结”活动,全区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体,实现贫困家庭包保“全覆盖”。

  一份统计显示,2016年沈北新区共发放各类扶贫救助资金2095万元,224户、413人城乡低保群体实现脱贫。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李莉

脱贫要“实字为先”
在精准扶贫上多花时间,扶贫网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