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三年后告别“大暴雨后看海”
从今年起,沈阳市将利用三年时间,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重点解决老城区内涝积水等问题,进一步做好雨污分流。构建城市排水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市排水能力,使城市告别“雨后看海”。目前,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展开,将全市范围内制订每个易涝点位的具体解决方案,力争在2018年主汛期到来之前取得成效。
每一个易涝点位都有解决方案
每到汛期来临,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沈阳市出台了排水防涝补短板专题行动方案,精准编制雨水管道、河道系统、调蓄系统等综合治理方案,同时进一步做好雨污分流工作。
相关部门摸清排水防涝的相关基础数据,制订每一个易涝点位的具体解决方案。已于去年年底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确保今春全面开工建设。最终,全市将实现小雨不外排、大雨不积水、暴雨不内涝的排水防涝效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使沈阳城市告别“大暴雨后看海”。
目前,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展开,将全市范围内制订每个易涝点位的具体解决方案,力争在2018年主汛期到来之前取得成效。
重点解决老城区内涝积水
据了解,目前沈阳城区共计101处易涝点,其中34个易涝点位于北运河沿线的大东区、皇姑区,22个易涝点位于和平区南八马路至南十马路地区。沈阳中心城区现有排水管渠3688公里,检查井7.68万座,雨水井8.54万座,泵站95座,主要排水出口16个。由于历史原因,排水管渠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
全市将重点解决老城区内涝积水问题。易涝点周边小区将实施“海绵化”改造,将通过推广海绵工程,实现排水防涝的目的。目前全市正计划对易涝点周边一百米范围内的居住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通过建设改造停车场,建设下凹式绿地来实现初期雨水的就地消纳。
工农路、陵园街等北部排水改造开工
目前,位于北二环附近工农路路段的排水改造工程已开工。该工程将在北部城区建设雨水管道,将新建雨水管道4630米,实现雨污分流,解决附近内涝问题。此次重建将以北运河截流干管为主线,沿主要街路建设雨水次干线和支线,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北部城区排水系统,有效缓解沈海、上园、北大营、老瓜堡等地区的积水情况。
据了解,为期三年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将开展4大方面98项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的,包括工农路排水改造工程,以及临河路工程(吉祥二路~东北大马路),机校街工程(临河路~机校巷),银山路工程(陵园街~鸭绿江东街)。主要针对城市北部排水系统的改造。
实现“三年一遇”以下降雨地面不积水
在为期三年的排水防涝提升改造工程中,全市相关部门将系统地研究并上下结合。考察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地下管网与地面道路、绿地、水系、景观等相关设施充分衔接,同步建设。实现“小雨不外排、大雨不积水、暴雨不内涝、大暴雨不成灾”的目标。
到2020年,全市的排水河道、雨水干线、泵站,将达到国家“三年一遇”标准,发生“三年一遇”以下降雨时,实现地面不积水,发生五十年一遇以下降雨时,配合非工程性措施,实现城市不内涝。
通过三年行动,构建“源头减排、管渠提标、排涝除险”等工程设施和非工程设施相协调的“3+1”排水防涝体系。形成沈城东部拦蓄、南部强排、西部北部扩容的排水防涝总格局。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