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新区向着辽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迈进
原标题:举全省之力打造新增长极
隆冬时节,沈抚新区发展热度不减。在这片17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决定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沈抚新区。这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历程中又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抉择。在沈抚新区三年滚动计划中,明确要以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四化”升级为发展方向,按照“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十年增长极”的发展目标,逐步把沈抚新区建设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大视野打开大思路,大格局引领大跨越。如今,沈抚新区建设已被列为我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规划先行、做优环境、引资落户,奋力向着辽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迈进。
历经十年再度起航
沈阳向东、抚顺以西,在沈抚连接带上,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城区早已被人们熟知,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沈抚新城。这片605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沈抚同城化”的重要载体,历经10年的发展,在辽宁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6年,当“沈抚新区”这一名字正式见诸报端时,很多人并未意识到它和沈抚新城的巨大差别。已经有了沈抚新城,为何还要在其区域内单划出一片地规划建设沈抚新区?记者在沈抚新区管委会找到了答案。
“成立沈抚新区,核心是发展产业。”沈抚新区管委会主任张震对记者说。张震介绍,当初设立沈抚新城时,大体上以浑河为轴,推进浑河北岸的生态区和浑河南岸的产业区发展。浑河北岸有天然的生态资源,经过沈抚两市的努力,浑河北岸的生态区基本建成,这里有大家熟知的棋盘山、世博园等生态旅游风景区。
而浑河南岸地势平坦,近年来重点推进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但在产业发展上并未完全达到预期设想。
有问题不回避,找准着力点合力破解。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沈抚新城建设发展实际,在沈抚新城中的浑河南岸选取适合产业发展的171平方公里土地,划定为沈抚新区,并于2016年正式提出“加快沈抚新区建设发展”的战略决策。
志愈坚则行愈速。
——2016年6月,省编办下发《关于设立辽宁省沈抚新区管委会的通知》;8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推进沈抚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11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加挂辽宁省沈抚新区管理委员会牌子。
——2017年4月,沈抚新区正式启动建设;8月,省政府批复《沈抚新区总体规划(2017-2040)》;9月,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沈抚新区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2017年底,沈抚新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县域经济发展一起,并列为我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成为辽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
自去年4月23日组建至今,沈抚新区上下夙夜在公,以项目为核心,以改革为突破,撸起袖子加油干。8个多月的时间里,新区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在打破区划限制、编制规划、精准招商、组建机构、创新审批制度、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在沈抚新区采访,记者处处都感受到这里呈现出的新时代新气象。
这里的体制机制灵活——沈抚新区在行政区划上既有沈阳一部分(69平方公里),又有抚顺一部分(102平方公里),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在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后,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政策、统一管理。
这里的营商环境更好——建立“管委会+公司”的机构运行模式,打造“环节简、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体系。
这里的产业结构最优——“两大两智一谷一基地”,即: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功能性磁材料(中国磁谷)、高端(能源)装备基地等五大特色集群的定位十分清晰。
据介绍,沈抚新区的规划体现出“高”“新”“绿”“升”的定位。“高”即高点定位,“新”是创新驱动,“绿”是绿色低碳,“升”为存量提升。盯新增,升存量,将新区原有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将最大程度激发新区价值。
新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且给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和可能性。借鉴苏州工业园等先发地区经验,做了很多弹性规划,将刚性规划和弹性规划进行了平衡。
“弹性用地比重达到12%,这些弹性规划未来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晔说。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区也捷报频传。去年12月1日,沈抚新区集中签约了12个新项目,包括中科云丛联合实验室项目、省地矿集团项目在内的项目相继落户这里。
沈抚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于扬福介绍,新区组建到现在共接触企业700多家,签约投资项目35个,投资额达到325亿元。
“需要什么才招什么”,这是新区招商的红线,目前签约的项目涉及大数据、大健康、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磁性材料等领域,这些项目与新区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新使命激发新作为
抚顺抚运安仪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位于沈抚新区域内。这家不足百人的企业,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每百人拥有发明专利4.5项。转型升级让企业尝到了甜头,10年前,该企业一年产值不足千万元,现在一笔合同就达到三四千万元。
“省里设立沈抚新区,对我们公司来说真是个大好机遇,我们一定会与新区一起实现腾飞。”董事长陈英韬信心满满地说。
在沈抚新区,无论是像抚运安仪这样的“老企业”,还是刚刚签约的“新企业”,无不对这片热土充满信心。
而事实上,沈抚新区的建设也承载着为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经验的使命。
新使命激发新作为。放眼未来,新区的发展方向已然明晰。
“2018年是沈抚新区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围绕‘新、实、效、干’这四个字做好这篇大文章。”张震告诉记者。
——“新”字为重,新区将创新管理方式。将建立“管委会+乡镇”两级扁平化管理体系,对标江苏工业园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能力,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营商环境。创新开发模式。利用社会资本启动白沙岛等起步区建设,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城市管理公司化。
——“实”字为先,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今年,新区将围绕“两大两智一谷一基地”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新洽谈项目100个,新签约项目30个以上,同时盘活一批闲置资产。利用辽宁与江苏对口合作有利时机,落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异地共建、托管等方式积极推进一区多园建设。
——“效”字以求,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新区将进一步细化招商和产业扶持各类优惠政策,重点鼓励创新创业,推进校企联盟发展,推动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形成政策“洼地”。充分利用辽宁省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产业资本集聚,设立两只以上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力争达到百亿元以上,形成资本引领招商、风投支撑创新的新开发模式。
——“干”字当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区将全力实施8项民生工程,完善域内交通、供电、污水处理、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
站在白沙岛上远眺,浑河蜿蜒而过,河边的木栈道和亭台小榭错落有致。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打的文化创意岛。今日新区之发展,正为明日新区之腾飞筑牢根基。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等待着新区人去奋力追逐。
(责任编辑:冯庆洋) 作者:王海涛 方亮 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