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建小区须建居家养老设施
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刘桐)新建小区须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转型为全省首家养老医院;二级以上医院设老年病科病房……
昨日,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进行联组会议,对沈阳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沈阳市政府党组成员阎秉哲介绍,沈阳市将逐年增加市本级财政对老年福利事业资金投入,将市本级福彩公益金的50%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
沈阳市社会福利院与市红十字医院合作,建设了红十字会医院棋盘山院区,为养员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今年,全市23个社区日间照料站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2万余名老年人受益。并支持沈阳市属大中专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年底前建成37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沈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宫文义询问,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有怎样的总体安排和保障措施?
沈阳市民政局局长刘祥答,沈阳市现有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是173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3.7%,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26万,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5%。同时沈阳市的老龄人口在以每年6%的速度左右增长。预计到2020年,沈阳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14万,也就是说占总人口数的27%。
沈阳制定了《沈阳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养老护理员培训率要达到90%,持证上岗率达到80%,社会养老床位数量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5~40张床,沈阳市的养老床位的总数要达到7.5万张以上。
沈阳市97%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了居家养老的服务方式,目前全市日间照料站的总数已经达到720个,社区覆盖率达到了81%,到2017年将实现全覆盖。
今年底全市将建成37个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要求为周边3~5个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的服务,预计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80~1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年底前将向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老年人免费投放5万台智能设备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网络电视和养老服务需求。
将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智能化运行模式引入社区,依托医疗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周边的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健康档案管理,24小时呼叫等居家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
新建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房屋
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千分之二
沈阳市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伟明询问,对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是如何安排的?
沈阳市规划国土局副局长曾庆元答,新建住宅小区在建设标准方面要求配套建设的居家养老房屋设施建筑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千分之二,功能包括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食堂等。
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经业主大会同意,且满足规划要求的增加非营利性居住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计入该地块的容积率计算,不增收土地价格。
到“十三五”期末,规划确定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5%的老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5%的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鼓励对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实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1年以上,5年内可不征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的使用性质也可暂不做变更。
明年底,9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
沈阳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铁发言询问,我市居家养老提供医疗保障有哪些具体设施?
市卫计委主任陶庆才答,到2017年底,全市90%以上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保为老年人开通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二是扶持和指导全市60%的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组织指导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扎实做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到2020年底,上述三个指标将在我市实现三个全域覆盖。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设老年病房,到2020年,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实现100%的都具备老年人病科和老年人病房。
将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建设成全省首家老年病专科医院,规模是3万平方米,350张床位,力争明年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截至目前已建成86家国医堂。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中医诊室。新建沈阳市中医院,设置床位1000张,其中300张规划委为养老养护病床。
市人社局副局长王群答,已将偏瘫、言语障碍等方面纳入到老年人治疗性医疗性的康复项目,陆续开设3300个家庭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