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普:沈阳是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沈新普清华大学力学博士,曾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现为美国岩石力学高级工程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是过年时节越是怀念在沈阳生活工作的日子。因为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沈阳都是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2月1日,身居美国的清华大学力学博士沈新普,给记者发来电子邮件,表达他那深深的沈阳情结。他说,沈阳不仅有他的亲人,他的学生,还有许多难忘的经历。
今年53岁的沈新普,30年前,在沈阳的东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清华园里学习工作达9年时间,教书育人,做过讲师,当过副教授,先后到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做访问学者。在清华大学,他作为第一设计人设计的“液垫式胶带输送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99年,他带着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来到沈阳,回到母校东北大学任教,后又到沈阳工业大学做教授。2002年,他创办了沈阳工业大学计算力学所,主要从事固体材料与结构的静动态响应及破坏的计算力学研究。
沈新普说,在沈阳的那些年,是他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时期。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课题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及省市科技进步奖。为此,他入选了首届沈阳市领军人才,被评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成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他告诉记者,他儿子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沈阳读的。特别是那一年从英国归国后,沈阳市、区的教育部门全力支持他上小学的儿子免费就读名校,让他深切地感受到沈阳市政府对海归人才的重视。
如今,作为岩石力学的高级工程师,沈新普在美国申请注册多项国际专利,他的科研成果也应用在塔里木油田、重庆页岩区块。沈新普告诉记者,虽然此时他身在异国他乡,但他仍时刻关心关注着沈阳的发展与进步。每次回沈,都不忘到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岸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富民桥、长青桥、三好桥上,他都要拍照留念,感受沈阳日新月异的变化。上网时,也不忘浏览一下沈阳的新闻。他对沈阳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多规合一”、“一河两岸”、“河城共建”等城市发展新理念给予高度关注和赞赏,并期待着有一天能为沈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