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业余合唱团逾千个(图)

10.03.2015  10:31

  省老干部合唱团曾赴西班牙参加比赛。

  3月7日,大型雷锋组歌《永不陨落的星》在沈阳市图书馆星期六剧场公益上演。 《永不陨落的星》由著名词作家胡宏伟作词,著名曲作家铁源、马登弟、冯玉玲、张冠华、曲仁荣等作曲。这部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组歌深受观众喜爱。此次辽宁歌剧院附属合唱团的80多名演员历时半年进行复排,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此次演出,还引发了关于合唱艺术的话题。

  在演出现场记者了解到,辽宁歌剧院附属合唱团成员均为辽沈地区的音乐爱好者,其中有离退休干部、工人,有农民、解放军战士、教育工作者、学生,也有知名艺术家等。为了参加复排,他们牺牲休息时间聚到一起。当中年龄最大的已过花甲,最小的仅12岁,所有演职人员都是志愿者。像这样的业余合唱团在沈阳市已有1000多个,8万余人。

  著名指挥家史建南对记者说,一个城市有这么多合唱团是一件好事,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

  合唱艺术诞生自欧洲,与欧洲源远流长的合唱史相比,中国的合唱艺术不过百年。著名音乐家黄自于1933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 1956年,中国出现第一批专业合唱团。

  80岁的史建南是国家一级指挥,退休前是辽宁歌剧院副院长,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1996年退休后转向指导业余团队合唱。史建南说,合唱艺术使人健康向上、团结合作,歌曲也多经典之作。去年10月,他带领省老干部合唱团去西班牙参加第五届卡莱利亚国际合唱比赛,共有27个国家的60支代表队参赛,作为中国唯一的参赛代表队,他们演绎了《牧归》、《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及西班牙歌剧插曲《听海》,获得银奖。

  合唱包含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支声、复调、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在合唱中,要学会倾听,配合,强调团队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互助,“没有我,只有我们”。

  在一些人眼里,合唱团是退休后没有事做,找个地方消遣。其实不然。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

  史建南说,在日本6岁的孩子必须进合唱团,苏联中小学中曾有4800多所业余合唱学校。而我国中小学里的合唱团很少,中小学音乐课被视为可有可无,特别是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和高考,课业压力使其更没时间上音乐课,导致基础音乐教育缺失。

  史建南说,他指导的合唱团演唱者都是中老年人,合唱团老龄化折射出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欠缺。对于学校来说,合唱教育具有“投资少、易操作、普及广、意义大”的特点,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去年1月,沈阳广播电视台童声合唱团诞生,由85名年龄在6到13岁的孩子组成,合唱团成立6个月后,7月30日,第一次赴京参加中国最高级别的合唱比赛——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童声组比赛,在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8支合唱团队的比赛中夺得童声组银奖。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