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街新建俩广场 明年开始施工
核心提示
沈阳方城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方城以后啥样、哪些路段将修补等问题备受市民关注。
本期嘉宾
沈阳市沈河区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城市建设管理处处长 董毅
沈阳市沈河区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功能区管理委员会顾问、文化学者 冯述
明年中街将新添两个休闲广场
正阳街以东,中街与中街路钟楼南巷之间将修建两个文化休闲广场,分别为中心庙广场和中街广场,今后市民去中街可以到此休息、休闲。沈阳中心庙位于沈阳老城中心点,明代时就已存在,占地不足半亩,四周有围墙。1966年此庙改为民宅;1998年经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又在其四周建起青色围墙并对外开放。中心庙文化广场占地5000平方米,以中心庙为依托,“大运乾坤”为整体设计理念,整理民间故事传说,挖掘中心庙文化打造中心庙文化广场,意在将中国传统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新的诠释。在设计中强调广场景观表情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以福禄寿喜作为广场中心景观,主要采用软覆盖,以绿色植物为主体。功能上体现在市民参与性、文化活动和商业推广三个方面,运用声、影、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具有祈福特色的文化活动,包装中心庙庙会、葫芦(福禄)节、四平灯市等大型活动,以节造市,以市兴旅。
中街广场则以“四平鸿景”为设计理念,占地3700平方米,主要以硬覆盖为主,寓为四平八稳。广场采用红黄暖色调为主要基调,与故宫围墙形成烘托,广场四角有4座12至15米高的大型灯柱,灯柱上各悬一盏大型走马灯,体现四平走马的文化特点。目前,两个广场均完成了工程招投标环节,明年开始动工修建。
头条胡同升级提升为混搭风格特色胡同
头条胡同(原二百胡同)位于中街路二段北侧,全长176米,宽5米,拥有大小商铺26家。头条胡同在清朝时期是著名的丝纺一条街,代表商号有吉顺丝房和同益成洋货店。头条胡同整体装修为混搭风格,遵循参照历史建筑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既遵循历史发展又打造胡同特色。地面装饰采用300×600×60芝麻黑火烧板和300×600×60深绿麻火烧板,工艺为工字缝搭色铺贴;门窗采用深咖啡色肯德基铝型材门,防盗门窗采用白色哑光自动铝型材;墙体装饰材质主要为仿古砖与GRC;屋面采用中式木瓦结构和欧式构件;牌匾采用实木阴刻和欧式铁艺;展示墙选用浮雕和砖雕制作。目前,主体装修已经完毕,明年开春进行二次施工。
三条老胡同升级改造 孙祖庙胡同主打民国风
追溯中街的历史发展,胡同文化是独具特色的特有资源,也一直是历史、民俗等人文学家研究的对象。金银胡同(老盛京饭店北)、铜行胡同(恒隆广场东)、皮行胡同(沈阳春天南)、书市(原鼓楼北)、梨市(长安寺附近)、月窗胡同鸟市(原钟楼南)等,久负盛名,各有特色,都有详尽的历史记载。这些胡同不仅展现了本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胡同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中街整体发展极其不平衡、不协调。为了改善胡同现有状况,推动胡同经济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沈河区提出了打造胡同文化、提升胡同建设的发展思路。目前已有3条特色胡同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孙祖庙胡同(原长江照相馆胡同)位于中街路二段南侧,全长94米,宽5米,拥有大小商铺17家。孙祖庙胡同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清朝时期被称为“中街夜市”,是沈阳城最早的夜生活。胡同整体装修为民国早期风格,遵循修旧如旧,按照现有胡同内的经营主体统一经营模式,打造特色胡同。地面装饰采用300×600×60芝麻黑火烧板,铺贴工艺为工字缝;门窗采用深咖啡色肯德基铝型材门,防盗门窗采用白色哑光自动铝型材;墙体装饰采用中欧风格,材质主要为仿古砖与火烧面芝麻白理石;牌匾采用芙蓉板阴刻,中式采用黑色配金字,欧式采用深咖啡色配金字;文化展示墙采用中欧风格什锦窗,中国黑火烧面理石雕刻配金字和图案(浮雕铸铜);胡同口部设立历史简介,采用铸铜材质。目前主体装修已经完毕,明年开春进行二次施工。
官局子胡同改造成北方清代民居建筑风格
官局子胡同(原金利来商厦胡同)位于中街路二段北侧,全长168米,宽5米,拥有大小商铺24家。官局子胡同在清朝时期是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当年老边饺子、马家烧卖、李连贵熏肉大饼推车挑担曾经在这条胡同做过小本生意。官局子胡同整体装修为北方清代民居建筑风格。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下针对胡同内现有的已成型的经营形式统一风格,打造特色胡同。地面装饰采用300×600×60芝麻黑火烧板,铺贴工艺为工字缝;门窗采用深咖啡色肯德基铝型材门,防盗门窗采用白色哑光自动铝型材;墙体装饰仿古砖与鲁灰石火烧面踢脚;牌匾采用芙蓉板阴刻,中式采用黑色配金字;展示墙选用什锦窗和砖雕制作。目前主体装修已经完毕,牌匾及配饰明年开春进行二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