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5月22日,《2014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众多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沈城百姓正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个人收入、社会保障与城市经济同步增长。本报邀请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万强对相关数字进行解读。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张万强表示,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把目光放在沈阳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的成绩上:
2014年,沈阳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亿元,同比增长6.9%,在三次产业增加值中增速最快。按照比重来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53%,2013年的占比为43.50%,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第一架马车。2014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沈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了稳定增长之势。
百姓收入增速与城市发展同步
张万强表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让百姓受益。从多项数据上都能看出,沈城百姓正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幅。2014年,沈阳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0%。而当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了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双双跑赢GDP增幅。
10年间,百姓收入与城市经济同步增长。2004年,沈阳地区生产总值1900.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3.96元;2014年,沈阳地区生产总值是7098.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1720元。如果对比这两组数据会发现,过去10年间,百姓收入的增速是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相当的。
城乡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全面。到2014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55.8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7.5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7.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3.8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105.7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8.18万人,参合率99.2%。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1972元,比上年提高194元。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刘洋
编辑: zfw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