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六成沈阳人习惯移动端支付 全国排第13名
如今,在购物、吃饭、打车结账时,越来越多的人会掏出手机而不是钱包、银行卡,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我们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日常消费。近日,德勤科技、传媒和电信卓越研究中心联合撰写了一份《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年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报告显示,辽宁省的移动支付在全国排名19位,有54%的消费者选择使用移动端进行支付。其中,沈阳市在全国的城市移动支付排名中位列13,有61.2%的消费者选择了这种支付方式。沈阳人的移动支付排名在不断靠前,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提供着更多花样的电子支付产品供市民选择。
95后是移动支付主力军一半用在吃饭上
《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年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数据显示,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功能时,6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该功能,有5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通过移动支付功能来进行小额支付。在这其中,18至24岁的受访者中,76%的人表示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调查显示,初入社会的95后已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力军,前五个使用移动支付频率最高的场景分别是餐厅(50%)、出租车(45%)、购物(43%)、酒店(41%)和快餐(35%),这些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构筑成了95后使用移动支付的主要偏好特征。
针对95后学生的小型调查中,有118位学生提到了线下购物(扫码支付),112位学生提到订外卖,98位学生称会在团购美食和订电影票时使用移动支付,还有62位学生提到话费充值、游戏币充值等充值服务。从数据可见,95后大学生多把移动支付用在了小额消费上。而小额支付也是对移动支付支持度最高的,尤其是线下扫码。随着二维码的普及,超市、商场、小摊贩都开通了扫码支付。对于手机不离身的95后来说,扫码支付成了化解“忘带钱包”、“没带够钱”等尴尬的好办法。在诸多便利的影响下,移动支付的便利不仅成了95后的支付选择,也逐渐让他们养成了移动支付的习惯。
80%消费者认为移动支付仍有风险性
使用移动支付的群体中,女性消费者占比重较高。交易安全性(78%)、支付平台稳定性(65%)和个人隐私安全性(66%),是女性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因素,相对于男性消费者(11%)而言,女性消费者(16%)更愿意接受周围同事朋友与家人的推荐。APP客户端支付仍然是用户知晓率(88%)和使用率(81.9%)最高的支付方式。NFC近场支付及声波支付等新形式的支付手段在市场中的使用率较低(6.1%),但逐渐培养了认知度(20.1%),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移动支付安全,部分消费者仍心存顾虑。认为移动支付与其他支付相比,不存在更大交易风险的客户占比仅为18.3%,不到2成。在选择移动支付平台考虑因素中,随着年龄段的增长,用户对交易安全性愈发重视,交易优惠与补贴等激励措施对年轻人更加有效。70后对于支付平台系统稳定性和操作体验友好性与便利性的需求高于其他群体,同时选择支付工具的目的性更强;90后作为未来的潜力市场,并不容易获取,他们对于“支付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与信任度”有很高的要求,且对于交易优惠与补贴抱有较高的预期;80后作为屌丝一代,在考虑选择移动支付平台时也呈现出“屌丝”的一面,与其他年龄代相比,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因素的话,那就只有“其他”可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