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阳人·新沈阳人】选择在沈留学 赞比亚小伙儿小康的“小康”梦

27.11.2017  18:24

  在沈阳,康斯特无疑是幸福的,用他的话说,这里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之间没有歧视,社会治安也很好,他觉得很安全。

  康斯特,一个22岁的赞比亚小伙儿,远涉重洋来到辽宁,目前是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在沈阳读书期间,作为一个非洲“纯爷们儿”,康斯特却喜欢上了相声和东北的二人转。

  刚来沈阳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康斯特没有太多的朋友,那时,他就经常留在寝室里看二人转。“那时就是觉得二人转的舞蹈特别带劲儿,所以我就开始模仿,后来就参加学校的才艺表演,和老师一起演出二人转,觉得特别好。

  刚来沈阳时,康斯特对这里的印象还停留在故宫、大帅府、北陵公园以及奥体中心这些景点上,但后来,沈阳人的大方、好客以及乐于助人给了康斯特更多留在沈阳的理由。“我来沈阳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赞比亚,一直都把沈阳当成家乡。

  如今,沈阳的酸菜炖排骨、烧麦、火烧、饺子、乱炖已经成为了康斯特最喜欢吃的几道“东北味儿”。

  说到未来,康斯特说,他最想的还是继续读研究生,但如果考研不成的话,他会选择在沈阳创业。

  “我们学校有一个创业孵化园,在这里,我受到了创新创业的影响。”康斯特说,“孵化园里对我们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沈阳市会给我们免税,提供设备,学校也会给我们提供顾问。来沈阳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自己创业,可是看到了沈阳这么好的创业环境,我还是想试一试。”康斯特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康斯特已经在孵化园里创建了一个微商平台,在这里,他有了一个卖康平地瓜的想法。“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销售,而销售用世界各地的做法来烹饪的地瓜。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赞比亚做法、俄罗斯做法、中国做法以及越南做法,未来,相信这种方式还会让更多国家的美食在地瓜上得以体现。

  康斯特说,对他而言,幸福沈阳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幸福,但是把全体留学生的幸福聚集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幸福。作为留学生,初来沈阳时,他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了重重困难,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朋友的热情帮助。在感受沈阳人热情的同时,也从沈阳人身上看到追逐理想的勤奋精神。

  如今,康斯特已经融入了沈阳的生活圈,能说一口标准地道的沈阳话。课余时间,他会和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李晓一共同学习和表演东北二人转。在学校活动中,“小康”也能用东北二人转与留学生同学“尬舞”。

  “我喜欢别人叫我‘小康’,中国不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嘛!在沈阳,我也要实现自己的‘小康梦’,那就是有房有车,不愁吃穿。”康斯特说。

  北国网记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