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北李官警务服务工作站民警的24小时(图)
“大哥,红旗台怎么走?”一辆轿车停在京沈高速沈阳西站三环路收费口前,司机摇下窗户问。挎着微型冲锋枪正执勤的民警关军,隔着护栏和司机边说边比划,临了,还将一张“引路卡”递进了轿车的窗户。
2月12日,沈阳最低气温-9℃,北李官警务服务工作站启动二级警务模式,这就意味着,当天执勤的8名民警要在24小时的时间里,在室外筛查过往车辆2万余辆,同时还要耐心地为来往司机指路。
每天千辆过境车迷路入沈
“多少次不好说,一天被问500次总有了!”49岁的北李官警务服务工作站站长程云志说。
京沈高速沈阳西站每天过往车辆2万余辆,其中入沈过境车辆逾万辆,节假日时车辆更多。警务站的巡警们发现,很多过境的外地司机,本应走绕城高速,却因忽视瞭望而误走到入沈口。程云志说:“平均每天超过1000辆车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司机下车问路,有的在公路上强行倒车,有的干脆将车停在路上,导致交通堵塞,造成多起交通事故。路边的一些引路者趁机上去要钱指路。”
程云志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一次,一辆外地车车胎爆胎了,车上还没有备胎,几个引路的上去就要对方花850元买轮胎,还要50元的好处费。实在太黑了!”程云志赶走了这几个浑水摸鱼的,开着自己的车带着车主花300元买来轮胎。但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于是,程云志在每班安排一名民警,专门负责给外地司机指路。他说:“问路的太多,经常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后来,我们就自费印发了“引路卡”,可遇到下雨下雪天或半夜,卡就没办法发放到位。”
程云志决定制作一个提示牌,摆放在显要位置。2月12日,晴朗的冬日下,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看到了这块指路牌:民警提示——走错路的车辆可前行900米左转重新上绕城高速,不清楚可问警察,谨防被骗。“我们找到高速公路、路政等多个部门研究,高速已经把在路口增设指示牌的申请交上去了。”
也想晒盒饭的警察大叔
北李官警务站的巡警们,平均年龄超过45周岁。一个班24小时,4天一个班,关军说,其实缓不过来。但是在程云志看来,却也有好处,他说:“年纪大了下半夜睡眠都不好,执勤时不像年轻人那么爱犯困。”这些警察大叔们,帮着小姑娘加过油,帮着宝马车灭过火,帮着老大娘交过高速通行费,收到过锦旗表扬信,在网上被人点过赞,最奇葩的慰问品是两个灭火器,感谢者希望,警察大叔们能用灭火器帮助更多的起火车辆。这种时候,其实很多感谢者都忘了一点:他们是警察,抓逃犯的警察,而不是热心的邻居大叔。不过,“大叔们”抓逃犯也不含糊。去年底,程云志带领民警王伟、吴丹硕截停一辆长春至温州的客车,发现一名乘客所持身份证为假证,在准备带其到临时审查室时,这名乘客拔腿跑出屋外,先是横穿高速公路,然后越过高速公路路障,冲下三十余米的路坡。民警、辅警奋不顾身,紧紧追赶,在养鱼池旁,将该人当场擒获。事后查明,此人是盗窃金柜逃犯。
2月12日,天色刚刚擦黑的时候,警务站的巡警们正在换班吃盒饭。“顿顿都是食堂解决,在网上看着外地民警晒盒饭,我们也想晒晒,我们可是原生态,天天吃盒饭。”佝偻着腰吃饭的关军,不忘和记者调侃。“其实也谈不上什么辛苦啊境界啊什么的,就是认真呗!站里分成4个组,每个组干了啥,都在墙上写着呢,落在后面脸上不好看!”关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