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哥哥家爷仨智障 保洁妹照顾40年(图)

21.03.2015  20:22

  昨日,徐鸣凤和丈夫带着哥哥、两个侄子一起清扫垃圾。记者 胡月梅 摄

  50多年前,母亲带着智障的哥哥改嫁到沈阳;10年前,嫂子因病去世,留下两个智障的侄子……

  为照顾哥哥的后半生,为让侄子感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母爱,她成了这家的“女主人”。

  而她,还需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女汉子”,带着4个患病的男人为小区做起了“家族式保洁”,用以维持日常的支出。

   小区里的“家族式保洁”

  昨日中午11许,在沈阳市皇姑区柳条湖社区崇山小区。

  5个身穿环卫服装的保洁人员在扫垃圾,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徐鸣凤,其他4个男子:她的丈夫、哥哥和两个侄子。“再干半个小时,就可以回家吃午饭了。 ”徐鸣凤笑着对侄子说。

  徐鸣凤56岁,丈夫55岁,哥哥58岁,两个侄子分别是40岁、35岁。他们这个“家族”,负责这个小区的8栋楼楼道和小区院子的卫生。

  大多时间,是徐鸣凤告诉两个侄子怎么做。“除非是参加别人的婚礼或者非去不可的场合,我基本上没出过门,同学聚会几乎没去过,一是没时间,二是回家后还得洗衣服、做饭。 ”徐鸣凤笑着说,已经习惯了每天带着他们一起干活的日子。

   带着哥哥和侄子做保洁

  做保洁的事儿,还得从徐鸣凤的家庭说起。

  56年前,徐鸣凤的母亲带着智障的儿子张先生改嫁到沈阳,没过2年,徐鸣凤出生了,从她记事就知道哥哥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哥哥经常被人说有智障,但是哥哥对她很好。

  哥哥20多岁的时候结婚了,嫂子也有轻微智障,婚后,他们有两个儿子,也都存在智力问题,程度比他们父母都重。

  10多年前,徐鸣凤的嫂子因病去世,留下3个智障的人和老母亲,从此,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她身上。

  退休后的徐鸣凤主要照顾家人的饮食和洗漱问题。她发现,失去妈妈的侄子更不爱说话了,哥哥也是心情郁闷不堪。

  一次,徐鸣凤带着哥哥、侄子下楼溜达时听说,小区内的几名保洁不愿做了。于是,她带着侄子去应聘保洁,尽管担心侄子工作中可能会带来麻烦,但是徐鸣凤向对方做了保证把活干好,从此,他们走上了保洁的路。

  徐鸣凤说:“做保洁可以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给两个侄子锻炼的机会,为他们的将来做打算。 ”

  因为哥哥和侄子什么都不懂,徐鸣凤就成了他们的保洁老师,从此,小区内经常会出现一位50多岁的女子领着两个三四十岁的男子在扫院子、清楼道。

  担心妻子忙不过来,徐鸣凤的丈夫退休后,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一起扫。

   大侄子走失几近崩溃

  徐鸣凤说,早晨6时开始干活,8时回家吃口早饭后再出来;中午12时左右回家匆匆吃一口午饭,下午继续干活。

  考虑到妻子干活比较多,很多时候都是丈夫石玉清做午饭,午饭吃的多是面条,“煮面简单,还快,这样吃完饭能休息一下。 ”石玉清说,有时候下雨天她会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炒肉或者烙饼。

  徐鸣凤说,这些年来多亏了丈夫,“他把我母亲当成自己妈;把两个侄子当做自己孩子,很少给儿子做饭,但是每天都给侄子做饭,从来不抱怨。 ”

  石玉清笑着说:“主要是她做得好,她不仅对家人好,对邻居也好,只要有人找她帮忙,她能做的就不会拒绝,居民经常称她‘女汉子’。 ”

  在徐鸣凤夫妻做饭的工夫,哥哥和俩侄子坐在凳子上,不时地看看锅里的面条好没,对陌生人时不时地笑一笑,但不说话。

  面条煮好了,他们会等着端碗,并且在所有人都坐好了才开始吃,这也是徐鸣凤母亲的规矩,只要有一个人没回来,肯定不吃饭。

  常年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让徐鸣凤感到难受,倒是大侄子的走失让她几近崩溃。

  两年前,徐鸣凤大侄子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回家时下错了站找不到回家的路,“侄子从来没离开过我,突然不见了,我几近崩溃,不分白天黑夜地找,报警、贴传单、整个沈阳几乎都走遍了……还好,5天之后,找到他了……”徐鸣凤说着有些哽咽。

   对话徐鸣凤

   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份亲情都不会变

  辽沈晚报:这么多年,是什么让你支撑到现在?

  徐鸣凤:对亲人的爱,虽然哥哥是同母异父的,但是我们兄妹关系很好,他是我的家人,我应该照顾他和他的孩子。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份亲情都不会变。

  辽沈晚报:有坚持不住的时候吗?

  徐鸣凤:有,因为他们都是智障,一件事需要说很多遍,而且要反复地讲,他们才能明白。关键是他们有时候不听话,这个时候会生气,但是一会儿就好了,因为他们身体有毛病,他们更不愿意这样。

  辽沈晚报:你很乐观,是怎么做到的?

  徐鸣凤:一是社区书记经常开导我,还给我不少帮助;二是,现在两个侄子基本上知道怎么干活了,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辽沈晚报:以后打算怎么做?

  徐鸣凤:现在他们做保洁,挣来的钱可以存一点,另外,这个房子给他们,我们不能干活了,不至于他们没有生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