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防汛新机制通过初试
沈阳近日开始全面强化城市防汛的反应机制能力,将气象监测、电子监控等科技手段引入指挥部系统,同时通过“微信群”“通讯手台”“定时信息报告清单”等手段和方法,将城市防汛中枢神经和一线防汛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7月19日晚,这套新的城市防汛反应机制接受了考验,目前看运行良好。
6小时预警3小时准备
“崇山路下得很大,你那边有积水了吗?”昨日17时,沈阳开始降雨,虽然不大但却急促,特别是崇山路上,每小时降水量达到20.7毫米。在前不久的7月14日暴雨中,崇山路就曾一度积水过深,使交通拥堵不堪。但昨天记者通过指挥部监控显示屏看到,这里却没有太多积水,几十名穿橘黄色制服的工人和几台泵车已经在雨中开始排水。
“由于实行了新的防汛规则,这次我们准备得很充分。”
据了解,新的防汛工作规则核心就是提前。首先,气象预测全面提前,新规则要求,市气象局预测可能发生中雨以上降雨,但尚需继续研判时,应提前6小时向市防指、市城防指、市政府应急办分别发送内部气象预报,提前4小时、3小时发送内部预警,并根据研判结论即时发布正式预警;其次,是防汛工作的全面提前,在接到内部预报和预警后,沈阳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将提前做好启动预警、集中指挥等准备工作。特别是6小时气象预报为暴雨预警时,各地区、各部门要在3小时内完成防汛各项准备工作,所有防汛人员要全员上岗。比如,排水部门要加大泵站特别是加强地道桥泵站的抽升,要加大街路及低洼易涝地区的巡视力度,及时清除雨水口阻水物,对易积水点位和地道桥下,要将潜水泵、移动泵车、发电机组等设备提前安好,遇有险情随时启用。
在新的防汛规则促动下,沈阳昨天防汛很早就进行了充分准备。“总而言之,新的防汛规则要求所有工作都要前置,都要在大雨下之前做好准备。”市城市防汛指挥部负责人昨晚对记者说。
科技手段聚集防汛力量
“于洪区城防办在吗,指挥部监控到你们区目前降水比较集中,请你们迅速排查积水点位,全力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昨晚,在城市防汛指挥部里,指挥员们就这样一条条向一线防汛队员发布着指令。
沈阳城市防汛指挥部是沈阳城市防汛的中枢,为了更好地指挥防汛抢险,如今这中枢变得更加敏锐。相关部门已通过科技手段将市内数十处降水监测信息全部引入指挥部,同时气象部门的降雨分布信息,交通的监控实时视频、桥下积水监控视频、各运河闸门流量信息等也开始陆续进入指挥部监控系统。
除了武装中枢外,指挥部还全面加强了与各区各部门一线工作人员这些“末梢”的联系。比如,防汛工作微信群的使用,在昨天防汛中,一条条微信成为发现险情的“千里眼”,干群参与的“集结号”,八方支援的“征集令”,正能量传递的“播种机”,为防汛救灾发挥重要作用。记者在该微信群看到,这里不断发布预警信息、防汛工作动态等。通过该微信平台,防汛巡查人员24小时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线沟通联络,及时报告一线汛情,切实做到了险情早防范、早发现、早处理。仅昨天一晚,该微信群累计上传雨情、水情等各类信息500余条,大幅提升了防汛工作效率,做到防汛工作零距离零时差沟通。
“不仅是微信群,目前我们一线防汛小组都配有工作手台,发现问题后,能立即问询指挥部相关专家。同时,我们每小时还要求各区提报信息报告清单,力争不疏漏任何忙点。”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