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多福社区建福祠营造和谐家园
都听说过家族式宗祠,可你见过由社区居民共建的现代祠堂吗?在沈阳市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就有这样一座国内罕见的社区祠堂——福祠。
建于2012年的福祠,是一座仿古建筑,典雅的门楣,古朴的匾额,庄严的礼乐台,石刻的《福颂》,常青的祈福树,处处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福祠建成全社区1万多居民的精神家园,传承传统美德,缔造和美之家。”社区党委书记张健说,“这也是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多福社区时的指示,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多福小区昔日是老旧小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对社区建设态度淡漠,彼此之间也缺乏沟通。福祠建成后,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福文化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拜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祈民族之福活动。当天,社区居民齐聚福祠,奏福乐、升福旗、启福门、迎福宾、踏福道、唱福歌、颂福文、行福礼,其乐融融。
平日里,居民可在福祠议事、唱歌、读书,经申请批准后,居民也可以在福祠举行老人祝寿、婴儿庆百、生日庆贺、新婚典礼等活动。每到重阳节,社区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上前台,由青少年为老人敬菊花茶,然后再由老人给青少年讲孝德故事,赠送“福饼”,授福带。另外,福祠还举办过端午节婆媳包粽子大赛、中秋节百家宴、小年送福等活动。
福祠里丰富多彩而又贴近百姓的文化活动,拉近了居民间的感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居民渐渐以居住在多福社区而感到自豪,助人为乐的事也不断增多。居民修强半夜突发脑出血,大伙凑钱送往医院进行抢救,送饭护理,左邻右舍主动打替班;八号楼三单元80多岁的马大娘在楼道内摔倒,楼内居民闻讯后,集体出动将其送往医院;居民李久华义务上门为40多位孤寡病残老人理发,老人尹秀英自请老师教居民跳舞,40多名志愿者每天为居民义务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