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宿管员被学生称“妈妈”(图)
沈阳体育学院宿管员唐晓玲用行动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闻英奇 摄
“转眼间,毕业两年半了。此时此刻,非常挂念您!您身体还好吗,腿疼好些了吗?好想您。大学时您为我做的点点滴滴都让我难忘。”一封来自上海的来信牵出一段宿舍管理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暖心故事。
毕业两年多
大学生不忘寝室管理员恩情
校园的生活如不断重放的电影,新生入学、晋级成师兄师姐、实习、毕业……岁月的年轮推动着莘莘学子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宿管阿姨们不会因学期的变化而离开,就像一棵棵树,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宿舍。
“离别总是带着伤感,但真情却是抹不掉的记忆。即使离开了校园,那些年阿姨说过的话,却还萦绕在我的耳旁,那些年阿姨为我做过的事,也还历历在目。”
春节前,沈阳体育学院的宿管员唐晓玲,收到了来自已经离校多年的毕业生袁靖送上的祝福和新年礼物——一条围巾。在唐晓玲眼里,袁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说到两人的结缘还要从2009年说起。
2008年,袁靖进入沈阳体育学院。从山西来到沈阳,学费以及生活费全自己靠勤工俭学,家里没有提供一点帮助。
2009年,唐晓玲在下岗6年后应聘成为沈阳体育学院龙源公寓4号楼楼长,那一年注定让两个不会有交集的人相识。
“那时学校的学生工作部总值班室就在4号楼的一楼,袁靖勤工俭学帮着整理值班室的卫生,我负责管理整个寝室楼,在工作上袁靖从来不缺席,经常见面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赶上中午我就叫上袁靖一起吃个饭,都是从家里带来的,赶上年节啥的我会送她一些小礼物。”了解到袁靖的情况之后,唐姨便将袁靖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袁靖也将唐姨视为自己离家在外最亲近的人,经常叫她“唐妈”。
毕业后,袁靖到北京和上海打拼,虽离开了,但她却从未忘记唐阿姨过去对她的点点滴滴,有空就与唐姨谈心,说说近况与生活上的琐事。临近新年,袁靖在上海为唐姨写了一封信,并亲自挑选了一条围巾,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唐晓玲。
大学生公寓
藏着个“看人技术能手”
唐晓玲在同学们口中被称为“唐妈妈”,在日常工作查寝过程中,都会与孩子们聊会儿天,像妈妈一样问问她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嘱咐她们注意天气变化,添减衣物。
今年51岁的唐晓玲1987年上班,成为沈阳电缆厂的工人,2003年下岗后从事过不少职业,2009年8月应聘入职沈体龙源公寓服务部,成为一名大学宿舍管理员。唐晓玲说,在公司的历次识别率比武中,冠军都属于她。
唐晓玲所说的识别率比武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学生照片判断学生姓名、年级、专业院系、宿舍号和辅导员姓名,另一种考核是测试拦截外来学生进入自己管理的宿舍楼。“一般一个寝室楼多的有600人,少的也有近500人,认人的功夫是一名宿舍管理员的基本功,现在管的楼多了,有些学生的名字叫不上来了,但是大三以上的学生叫出来名字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在公寓经理乔莲的眼里,唐晓玲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2011年4月因工作出色、专业技术熟练,唐晓玲从管理1栋楼的楼长变成了3栋楼的楼长。2013年因痛风、风湿,行走困难,经本人强烈申请回4号楼做一名普通管理员,并全力配合新任楼长承担起楼座的工作任务。2016年,因楼长长时间空缺,唐晓玲提出申请,重新担负起4至6号楼楼长一职。“管理宿舍楼需要责任心和耐心,平时处理的都是特别琐碎的事情,像找不到钥匙、被褥、晚归开门、使用热的快……特别是开学、放假期间特别忙碌,平时根据学校的安排需要寝室提供服务的,都要顶上,一个月下来只休息一两天已经成为常态了。”
在学生眼中,唐晓玲是贴心人也是“妈妈”。帮助贫困生勤工俭学、聆听开导想家的孩子诉说思念之情、照顾生病的孩子……8年来,她服务近2万名学生。乔莲说,在10年的工作历程中,单位给唐晓玲的评语是——始终秉持和践行着“服务育人”的职业理念。在这个普通岗位上,用自己质朴纯真的服务感动着身边每一位学子。因为工作出色,唐晓玲曾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表彰;她所服务的楼座连续五年被评为“标兵楼”;她本人也被所在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龙源人”。
唐晓玲说,这一切都是她的份内事,应该做的,孩子们就像她自己的孩子,哪有妈妈不爱孩子的呢?
[1] [2] 下一页 尾页(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闻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