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生月花1000-1500元是主流
又一年大学开学了,大学生们开始正式独立生活,生活费是“经济独立”后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虽然供给仍多是家长,但如何分配就完全靠自己了。
近日,一份近千名沈阳大学生参与调查的《在沈阳读大学,一个月应该花费多少?》结果显示,近半数的沈阳大学生月消费金额在1000-1500元。
而伙食、衣物、旅游则占据了沈阳大学生消费前三名。
读大学每月花三千
这靠谱吗
微博网友“赛峰宝贝”曾晒出一张流水账单:
一个月的消费记录:
1.伙食:早饭5块+午饭15块+晚饭15块=35块,一个月计1050块
2.水费、电费总计100块
3.话费、网费总计200块
4.朋友交际:一个礼拜小聚一次300块,总计1200块
5.零食等其他消费支出:一个礼拜逛一次超市,平均每次150块,总计600块
综上所述,平均每月支出3000块出头,读大学不容易……
在沈阳上大学,1000-1500元是主流消费水平
辽沈地区大学生联盟公众账号“学生汇”进行了问卷调查,运营负责人沙皓宁表示之所以做这个问卷,“想当初我们上大学前,在家里跟爸妈都会讨论一下生活费多少的问题——这是人生道路的分水岭,上大学、离开家,开始自己管自己了。也给众多大学新生一个大概的方向指引。 ”
在沙同学的统计中,数据来源1232个随机学长学姐的在线调查问卷,有效数据925份。“也许未必专业,但个人认为这次数据的结果还是有部分可参考的。 ”沙皓宁说,通过这些数据,没法计算出沈阳大学生的平均生活费范围,但可大致观察出在1000-1500元这个范围是大多数家庭可提供的情况。
月消费2000元以上:58人月消费1500元至2000元:198人月消费1000元至1500元:478人月消费800元至1000元:157人月消费低于800元:34人
吃饭穿衣旅游,是大学生消费三项大头儿
沙同学统计的有效925人中,主要消费包括伙食、交通、衣服、生活用品、电话费网费、学习方面、聚餐、旅游等。
根据这份统计显示,沈阳大学生生活费的开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伙食:41%
衣服:20%
旅游:14%
其他:11%
聚餐:7%
电话费网费:3%
交通:2%
学习方面:1%
生活用品:1%
在大学中,以下几种消费时比较集中费钱,有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伙食(食堂) “大学里早餐较为便宜,三块管吃,五块管饱,中午一顿十块不少,晚餐咋吃看看心情,总之你吃饭一般不会超过30天,一般体型的同学20元也差不多了。 ”
交通情况“沈阳公交卡,学生刷一次四毛。地铁卡起步价两块,全程四块,市区的校区学生出去玩儿,两块就够了,大学城的出去一趟就得三块才能到人多的地方。打车的话起步就得八块。 ”
聚餐“AA制聚餐,人均在40-70元不等,开学前期会聚餐比较多,社团、班级、学生会,要通过这种方式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沈阳大学生消费四大特点
1.“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今年大二的小超处了一个女朋友,他明显感觉向家里要钱的频率高了,“以前单身的时候,一个月1500元生活费,将将巴巴够用。但现在有了女朋友,起码要涨到2000元,不时得管家里再要上两三次。吃饭、看电影、K歌、上网吧等属于日常消费,加上女朋友生日、情人节、七夕都是钱。 ”
2.女比男花的少爱攀比的除外
相对来说,大学里男生的花费要相对多于女生。采访中,学生们也总结出一些原因,比如女生还没到攀比名牌、浓妆等高消费的阶段,自己手里的钱有限,尽管喜欢购物,但也多沉浸于网上淘到便宜货的兴奋中。而男生的交际相对较多,与室友、学生会同学等,如果再喝上几杯,钱就会更多些。
3.本地学生消费少爸妈给埋单
在沙同学的调查中,他遇到了一个家里条件不好的同学,生活费甚至只有300元。虽然个例极端,但也有不少生活费在千元以下的。而消费较少的,大多来自沈阳本地或者周边城市。 “虽然是住校,但一般我一周回一次家,零食、日用品都能随时更换,衣服也不用经常买。”沈阳大学的陈同学表示,包括电话费一般也都让爸妈定时给交好,改善性的吃点好的也都由爸妈埋单。
4.一些大学生打工补贴生活费
绝大多数的学生生活费来源是家里供给的,出门前存到银行卡,或家长定期打到银行卡中,中途需要随时补给。不过,沙同学也发现,身边不少的学生开始为家里分担这样的生活来源,“有的学生一直坚持打工补贴生活费。”
专家:理财应该从掌握财权时开始
大学新生是大多数孩子独立生活的阶段,开始独掌财权。“从未有过理财经验的孩子们突然自己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他们难免会失去方向,如果引导不当,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攀比、挥霍、无度等,而如果家里无法满足这样的消费,甚至孩子会选择其它的手段来进行补给。”沈阳同仁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专家张峻铭说。
他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此前作出了勤俭节约的表率,孩子也会进行效仿。“作为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在大学中,是养成和规范消费观的开始。 ”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首席记者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