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对韩贸易开启“加速引擎”

04.06.2015  12:11

  时下,“互联网+”是热词。人们对“互联网可以加什么”充满期待。劲风吹拂下,中韩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两者碰撞,最创新的手段契合最惠贸易环境,相互叠加又彼此拉动,势必成为一种驱动外贸经济增长的“高速引擎”。

  “中韩签署自贸协定,对于环渤海经济圈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沈阳更应抓住这个机遇。”市外经贸局韩国投资促进处负责人说。

  自贸协定能够提供最惠政策环境。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钢铁、机械设备等企业,对韩国出口成本将有所降低,提高在韩国市场份额。韩国的机械设备、化工、液晶显示等企业,也将分享国内的广阔商机。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双方企业的核心关注都基本得到满足。

   加速引擎超越国界

  在这些最惠政策环境下,用创新驱动外向型经济增长,“互联网+”是一个极佳的战略选择,也是创新思维的突破口。有人曾用一句话描述“互联网+”的重要性:“互联网+”就好比当今经济发展无缝对接的“桥梁”,搭建好这一“桥梁”,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就有了加速“引擎”。

  对国际贸易颇有研究的东北大学博士孙琦表示,当“互联网+”遇上中韩自贸协定,催生的是跨境电子商务,它可以推动传统外贸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是开拓外贸市场的新渠道。

  跨境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能够拓宽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优化外贸产业链,成千上万的本地企业可通过此种方式涌入外贸市场。

   创新渠道深度融合

  既然“互联网+”魔力巨大,那该如何迎合“自贸良机”?市外经贸局韩国投资促进处负责人认为,对外贸易除核心技术、价格等因素外,订单是主要因素,为促进企业多成交,应重点深化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沈阳与韩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同时还可以利用和嫁接韩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筹建传统跨境大宗交易平台(大宗B2B)、综合门户类跨境小额批发零售平台(小宗B2B或C2C)、垂直类跨境小额批发零售平台(独立B2C),采取预付款、延期付款、贷款、提前退税及建立海外仓、开展融资租赁、设备租赁等业务,提供外贸一条龙服务。

  借助“互联网+”思维,一条通往外贸市场的新型链条清晰可见:在跨境贸易平台的无缝对接下,沈阳与韩国的产品经过沈阳综保区与大连港、营口港为一体的国际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的“内陆港”,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对方市场,双方企业交流深度融合,沈阳将多一张“韩国产品集散基地”的靓丽名片。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孙明鑫

 

  编辑: zfw07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