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小学生组建工作室写小说(图)
王雨和发起并组建了写作工作室。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徐月姣 摄
在沈阳,有一名爱阅读和写作的小学生发起组建了“透明翼”工作室,四名成员接力写小说,刚刚完成一本,现在已经开始写第二本了。
这名小学生叫王雨和,现就读于塔湾小学六年级。天生对文字敏感的她从小博览群书,同学都叫她“小博士”。
对于这个孩子,父母在教育上没少下功夫。昨日,记者专访王雨和一家,听他们说说在教育方面的经验。
四个同班同学接力写小说
昨日,记者见到了王雨和一家还有她和小伙伴们刚完成的小说《星空的尽头》手稿。手稿约60页,近2万字。“这是我们四名成员的第一本小说,可能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会写得越来越好。”王雨和笑着说。
小说以宇宙空间为生活背景,属于科幻类,还夹杂穿越情节。“为了跟一般的科幻小说区别,我们写的情节比较日常,很多来自校园生活,学校发生的趣事或有趣的对话都写进了小说。”王雨和介绍说。
写小说的念头开始于五年级,一开始只是王雨和自己有这个想法,后来她觉得写书是为了开心,如果其他同学也能参与进来岂不是更开心,于是有了另外几名成员。
“可能大人们看这小说会觉得情节比较跳跃。这第一部小说我们确实没按套路出牌,都是怎么有趣怎么写,是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和内容来写的。”王雨和说。
工作室另外三名成员徐铃泽楠、李沐桐、吕曼嘉跟王雨和是同班同学。班主任老师杨扉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十分鼓励孩子们。“阅读对开阔视野、能力和情感提升等方面都十分有益。”杨老师说。
对文字敏感 铺地报纸能看半小时
王雨和天生对文字敏感。小时候,家门前地面上会铺几层报纸用来防止泥水带进屋,雨和经常脱鞋的功夫就定在门口不动弹了,妈妈回头一看,原来是蹲着看地上的报纸呢,有时候一看就是小半个钟头。
聊起为什么喜欢看这些,雨和也说不太清楚,就觉得挺有意思,“现在写小说时脑子里经常会闪过一些我在某些地方不经意看到的东西,灵感来源于生活嘛,这些都不白看的。”她笑着说。有文字的地方,王雨和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时光。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王雨和从姥爷的书架上看到一本有关长征的书,爱不释手,大人都没想到这么小的她也能看懂这类书。
因为博览群书,雨和在同学们当中有了“小博士”的绰号,很多问题一问雨和就能知道答案。
父母从不在学业上给孩子压力
说起阅读和写作兴趣的培养,王雨和很感谢家人,她说在学业上家人从来没给过她压力。事实上,王雨和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尤其是语文,总是班级第一。父母表示,可能是爱阅读的好习惯让孩子懂得积极上进,不需要家长操心。
在成长中,父母给了王雨和很多自由空间,生活中的事如果意见不统一大家就各自摆事实讲道理,大人从不会以家长身份压制孩子。学古筝、书法、美术、游泳这些选择,也都是征求她的意见才学的。父母一有时间就带她去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假期带她外出旅游,父亲王文博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视野更开阔。
当然,王雨和平时最爱做的事还是看书,最近对《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感兴趣,诸葛亮是她最喜欢的人物。她让父亲买来很多古今中外关于诸葛亮的书籍。
对话王雨和
记者:看课外书和写小说会影响正常文化课学习吗?
王雨和:不会。在妈妈建议下,我制定了时间表,阅读时间一般是在睡觉前半小时,写作也是在完成作业后才去做。
记者:未来想从事写作工作吗?
王雨和:长大了想当作家。
记者:在阅读方面,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王雨和:爸爸和姥爷都很爱看书。姥爷跟我在阅读上的交流比较多,我很小的时候,姥爷就给了我《笠翁对韵》,跟我一起读,还鼓励我记下来,等下次去姥爷家他就跟我一起玩对韵游戏。姥爷家有很多书,尤其是历史文化方面的,他经常给我推荐一些历史、文学、百科类的好书。每次去姥爷家,他都会兴致勃勃地跟我聊一会儿历史文化的东西。姥爷家里一书架的书,我差不多看了1/3。
对话家长
记者: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是怎样的?
爸爸:最好能把兴趣与职业结合。活得开心很重要。
记者: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爸爸:妈妈怀孕时就天天读书,主要是童话、歌谣等。雨和幼儿时期,大人也坚持每天给她读绘本,等她认字了,我们会有意识地带她挑选喜欢的书籍,鼓励她阅读。
记者:在哪方面对孩子要求比较严?
爸爸:看电视和电子产品上严格限制。小时候我们会跟她商量好每周六周日可以看电视,每天看半小时左右。雨和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类的节目。现在是小学高年级了,电视几乎不看了,她会通过网络看一些她需要的资料或小说,这个时间我们也跟她约定好,不能超时。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徐月姣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徐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