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五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09.01.2016  15:04

  -80岁以上人口22.89万,占老年人口比例14.6%

  -沈空巢老人比例目前为44.8%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陈婵婵)沈阳现有老年人口157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1.47%。也就是说,5个沈阳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昨日,在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沈阳市民政局局长刘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沈阳市老年人口比例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年底将实现婚姻登记“电子档案”

  2015年沈阳全市13个婚姻登记处共办理国内结婚登记68057对,平均每天约186对新人结婚。另外,沈去年共补领结婚登记30293份、补领离婚登记3349份。

  “到今年年底,原纸质的婚姻档案将全部更换为电子档案,市民再不用为婚姻档案查档、调档而来回跑腿了,届时可通过民政内网进行查询。”刘祥表示,这项工程工作量很大,需要把每一份纸质婚姻档案都扫描存入民政电脑系统,目前和平区已经率先完成。

  今年沈阳将建成3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

  据刘祥介绍,沈阳市是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现有老年人口157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1.47%。也就是说,5个沈阳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22.89万,占老年人口比例14.6%。沈阳市老年人口比例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沈阳市从1992年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10年,2007年进入了高龄化社会。

  另外,空巢、失能老人比重也很大,沈阳市空巢老人比例目前为44.8%,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为14.5%。

  据介绍,今年沈阳将建成1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

  此外,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将拥有养老床位35-40张。各区、县(市)均将建设1所床位数量不低于300张的,集医疗、养护、康复、托管、临终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养护中心。

  沈阳还计划建成80-100家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及时回应老人求助、求医等需求。

  实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社区覆盖率100%,确保每万名居民拥有养老服务设施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相关新闻

  长期照护养老制度

  可应对沈阳老龄化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闻英奇)沈阳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应对成为历年沈阳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多年关注老年保障制度的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赵海林提出了“建立长期照护养老试点机构”的建议。

  国家提出探索推行长期照护养老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病患老人在自己极大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莫大的负担,更是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长期照护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推行长期照护养老制度。

  赵海林介绍,世界各国也在积极破解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都推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和建立相应的长期照护机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即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升级版,旨在对高龄、失能、半失能、患病且相对贫困的老人提供的经济资助、照护服务。

  赵海林说:“我国在基本建立起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为进一步解决此类老人照护服务的特殊需求,2012年在我国河北省、北京、上海、山东省的日照市、青岛市率先进行了尝试,将长期照护养老制度与长期照护专业机构相结合,在积极探索中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沈阳70岁以上老人80%患多种疾病

  据统计,目前,沈阳市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中80%患有多种疾病,赵海林曾经对沈阳某养老机构进行调研,该机构中的900位老人累计患病种类4400种。

  因此,赵海林建议:“在国家推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同时,确认试点单位要选择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养老机构作为长期照护的试点单位。

  积极探索“医养康”结合模式,整合医疗、康复与养老多方面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养中有医,康为目的,养医融合,为老人提供身心健康的持续服务。

  建立一支跨医、养行业的专业队伍是长期照护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当支持相关部门对定向医疗健康保健专业人士的培养,如:医师、康复师、护理人员、药师等人员的培养、培训。

  对养老机构的试点单位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评估、准入制度,赵海林表示:“推行长期照护制度,将会使沈阳市的老人真正受益。”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