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慢行交通改造 行人没“沾光”
今年,沈阳成功地改造慢行交通系统85公里,并将“慢行交通”概念从规划图上搬到了现实。然而,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在人行道上通行时遇到的阻碍。11月12日,记者对沈阳人行道被占用的现象进行了调查。
在于洪区长江北街,一家牌匾店占用店门前人行道切割铝合金,且原材料堆放在人行道上。离这家店不远处,几家水果店门口都堆满了水果箱子,市民途经水果店时,如果不想走机动车道,只能侧身踩着道边石通过。
在和平区振兴街、文体西路等处,多家汽车美容中心外都搭有方便车辆上下的铁架子或水泥桩。在一家汽车美容中心外,一名男子拿着一块抹布擦车,行人经过此处时不得不绕着车才能走过。
在地铁一号线南市站A口,数十个卖烧烤、炸串的小推车生意红火。虽然这些小推车未在人行道上设桌椅,但等候的食客已经将人行道占去一半。可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机动车驶上人行道后停放,整条人行道变成了“一线天”。
在十三纬路炊具城等处看到,大概是由于生意太火,人行道上停满了私家车和等着拉货的小面包,路人只能走在机动车道上。市民王阿姨在路边的公交站台等车,看到这样的占道行为直摇头。
难解:执法之后遭遇反复
记者从市容市政管理部门了解到,人行道的管理是城管队员的日常巡查内容,但是由于商贩、车辆等占道行为有很多的机动性和反复性,经常是城管队员前脚走,商贩后脚又来了。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每天在日常的巡查中,整治流动摊贩以及占道经营已经是常规工作。大部分商贩在城管队员劝导之后,都能主动撤离或者是自我纠正占道行为,但是当城管队员离开后,部分商贩还是会返回。为此,城管部门一直进行长效管理,目前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比于小商小贩,机动车的乱停乱放管理起来似乎更难。由于沈阳的道路资源以及停车资源的限制,占道停车的现象似乎很难彻底根治。据统计,目前,沈阳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70万辆,其中中心城区小客车保有量为88万辆。按照停车泊位需求数为机动车数量的1.2倍至1.4倍计算,中心城区最低需要106万个停车泊位,但目前只有82万个。
未来:人行道来到“岔道口”
“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应一手发展绿色交通,一手强化交通需求管理。”沈阳相关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想方设法把过宽的非机动车道缩窄,并加上物理隔离,阻止机动车辆进入。更为理想的方式是,缩减一些路段的机动车道,将长期被机动车抢占的路权还给非机动车和行人。
然而,这项工作并不简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道路分属于多个部门管理:规划部门规定道路红线宽度,交管部门负责道路划线和贴条,城建部门负责地面铺砖建设……在设施较多的步道上,各类管理部门加在一起,还真难统计出有多少个。
“人行道被挤占实际上是城市综合问题的一个方面,需要各部门协调处理才能更顺畅。但从根本上讲,无论人行道被挤占经商,还是被机动车挤得快消失,最终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该人士说。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