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打造快速化城市交通格局 15分钟上快速路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长效过程,“缓堵保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为应对交通拥堵的挑战,实现交通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沈阳市将从“建、管、疏”三个方面入手,持续破解交通拥堵难题,提升交通出行环境。以市民出行方便为根本,以打造“枢纽城市、公交都市、便捷城市”为目标,构建设施布局合理,客货运输有序,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的“立体化、快速化、系统化”城市交通新格局。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解决拥堵问题,沈阳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居民出行结构。持续推进地铁系统建设,增加地铁覆盖面积;改善接驳换乘条件,鼓励绿色交通出行;优化老城区常规公交线网,加密新区公交线网密度,完善公交场站建设,提升常规公交出行环境与服务水平。构筑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
沈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沈阳将构建城铁、地铁、常规公交等多级网络组成的一体化公交都市,远期公交出行比例达50%,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到达公交站,8分钟内可到达地铁站。”
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为了能让城市形成一套健康的交通体系,沈阳市正在积极建设城市绿道网,积极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沈阳市将利用既有公园道路、河道堤坝、废弃铁路,规划“三横三环九射”的城市绿道系统,总长度500公里。近期以“不征地、不拆迁、不动树”为原则,建设环城水系绿道、延伸浑河绿道、完善四环绿道和浑南新城绿道,增加280公里的城市绿道;同时,作为绿道系统配套设施,近期将在绿道出入口、绿道交叉路口等位置规划设置绿道指示标识。沈阳市近期的绿道网络能够串联城市70%的公园和景观节点,实现市民“单车游沈阳”。
15分钟上快速路
沈阳市将继续强化道路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交通系统扩容,打造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和中心城区30分钟交通圈。
目前,沈阳市正在建设西二环、东一环、迎宾路、东陵路等快速路,完善快速路网络,以后,市民开车15分钟就能上高(快)速路系统。同时,沈阳市将加密跨浑河通道,强化两岸交通联系,近期规划新增多条跨河通道,区域跨河通道平均间距由1.5公里降至0.9公里。加密跨铁路通道,缓解跨区交通压力,打破铁路对城市的分割,跨铁路通道平均间距由1.8公里减小至1.0公里。
鼓励驾车加地铁出行
沈阳市将结合现状和近期建设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换乘停车场,发挥P+R停车换乘功能,截流进入市中心的小汽车,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据了解,P+R是英文ParkandRide的缩写,P+R换乘停车场就是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去换乘地铁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
同时,针对五爱、三好街等停车矛盾突出的重点区域,沈阳市将选址建设停车场,因地制宜采用地面、地下、机械等多种形式,缓解重点区域停车压力;制定路内停车整治细则,规范路内停车。
自动系统帮市民找车位
在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沈阳市将加强科学管理,保证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行。沈阳将结合“停车场入口诱导-主要路口诱导-区域诱导”三级辅助停车诱导系统,完善停车场、停车泊位的信息管理和发布服务,建立静态交通信息管理平台。
另外,沈阳市还将加快单点信号灯岗系统化改造工作,逐步实现全市道路交通信号灯岗自适应控制;优化交通信号、增设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和安全防护设施等,实现交通管理设施精细化;对金廊、中街、太原街等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及节点、堵点,开展区域性综合交通系统优化;制定道路交通拥堵指数,动态发布交通运行和交通预警、预报信息。
沈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仅靠交通供给方面的对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实现缓堵保畅,在借鉴国际经验,系统制定城市交通政策的同时,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控制机动车总量(拥车)和机动车出行率(用车)也是关键,同时研究鼓励利用校车接送学生的政策,减少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出行。
沈阳近三年主要交通项目
1.开工建设5处综合交通枢纽。2.改造建设4条高(快)速路。3.建设80余条干路。4.改造200余条街巷路。5.增加5处跨河桥梁。6.新建改造20处大型立交。7.建成9处公共停车场。8.实施19处立体过街设施。9.地铁二号线开通。10.更新3000余台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