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打造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精神新坐标
新华社沈阳4月4日电(记者石庆伟) 加速老工业基地改革振兴,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拥有820万人口的全国文明城市沈阳市,持续扎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打造城市发展的崇高精神坐标,凝聚再振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接地气、连民心的文明实践
60多岁老的哥滕家智,每天都在奔波的路上留下一路欢声笑语。他坚持数年与近2万位乘客留下微笑合影,被称为微笑使者,感动沈城。
一个名为“微笑沈阳”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实践创意,陆续开花结果。“微笑已成为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名片性表情。”沈阳市文明办主任刘庚杰告诉记者,2012年5月8日“世界微笑日”,中国第一部微笑漂流书——《此致·微笑》,从沈阳开始漂流之旅,书上没有文字,传递到谁手里,谁就可以写下爱心寄语,目前已有数千册漂回主办方手里,还有的仍漂在路上。
深植于人民大众中的文明实践最具生命力。“假如我是对方”的友善传递体验、“我推荐身边好人”、守秩序排队的“大雁行动”、为城市劳动者送上一个爱心红苹果等一系列活动,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雕琢着城市文明形象,用换位体验拉近彼此距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沈阳市提出,要使文明创建成为排民忧、解民难的过程,成为聚民心、增民力的过程。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财政资金向民生实事集聚,改造旧小区、整治小街路、完善公共交通、开展暖房子工程,让群众微笑发自内心。
塑造向上向善的城市之魂
许多城市提出各自的道德准则和文化理念,沈阳市只有短短12个字:“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以此塑造的向上向善的城市之魂,愈来愈深入人心,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道德滋养。
沈阳市民安树堂在皇姑区开了一个大众澡堂,那里拆迁后,在废墟前,他每天从早守到晚,收回了一张张开业时卖出去的澡票,虽然澡堂还亏损10万多元,但讲诚信的他如约返还了5万多元澡票钱。善举定有回报。他的新澡堂重新开业之际,前来买年票的市民排成长龙。
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无数的温情故事从基层喷涌而出:创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榜”的红巾社区、常年义务为市民服务的“地铁好大爷”郭勇、创建劳模服务大集的社区“活雷锋”亢秉铨、义务赡养家里老保姆的“最美好儿女”万春春……
道德教育生根发芽。全市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窗口单位,举办“道德讲堂”3000余场,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300余个,注册志愿者超过百万人。随处可见的志愿者小红帽、时时可遇的身边好人红绶带,让城市的底色更加温暖。
凝聚再振兴的精神力量
经历十年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又遇到经济转型压力增大、创新驱动力不足的新挑战,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新一轮振兴大幕再次开启。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让精神文明汇聚成再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沈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告诉记者,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不仅要实现振兴发展的目标,也要构建老工业基地的精神坐标,凝聚改革振兴的精气神。
研发全球首款I5智能机床的年轻创新团队、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金蓝领”五朵金花、生命谢幕海天间的航天英雄罗阳……一系列创新发展的优秀典型不断涌现,成为鼓舞振兴士气、决胜全局的精神支撑。在沈阳老工业基地,一批批创新先行者、优秀企业家领导企业走向产业竞争的国际舞台。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新困难,开拓新局面。
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表示,创建文明城市只是沈阳加快全面振兴、追求文明进步阶段性成果,唯有不懈奋斗,才能成就梦想,继续承担起振兴的领头羊重任。
编辑: zfw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