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翠含丹”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藏仕女画展开展

15.02.2015  18:33

        “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为形容古代美人佳丽之句,借以形容古画中的仕女。2015年新春佳节之际,由辽宁省博物馆原创策划,省内三大博物馆(院)联袂打造的“横翠含丹——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藏仕女画展”于2月7日至3月8日在辽博展出。观众可以欣赏到辽博藏国宝级文物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人《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明陈洪绶《闲话宫事图》以及旅顺博物馆藏清改琦《柳荫逸趣图》等39幅珍品佳作,从中领略中国古代仕女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仕女画又称为“美人画”、“士女画”,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来专指中国古代宫廷画中以贵族女性为题材的画作,是我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画家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来塑造中国仕女形象,通过姿态各异、优美动人的仕女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旨趣和审美观念。画中女性美丽的容貌,优雅的服饰,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一个个女性生活的生动场景,更是成为后人研究宫廷生活的珍贵史料。理想的仕女仿佛是一件温雅不俗的文房清供,点缀着历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仕女画历史悠久,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在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期的仕女画风格作品。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发展成熟时期,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 



        仕女画的发展在隋唐时期日臻成熟,特别是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唐代宫廷妇女闲适的生活情态,开创了“衣裳劲简,彩色柔丽”的仕女画风,观众可以看到画中人物衣裳的半透明质感,精妙至极。 

  到了宋代,政权相对稳定、文化昌盛,在仕女画的创作上承袭了唐、五代兴盛之势而又有所创新,尤其是在题材方面,其表现范围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泛地步,人物造型严谨,形体比例准确,体态生动自然,可谓“现实美”的仕女类型。元代是仕女画发展的寂寥期,鲜有作品流传,不过观众可以在本次展览中欣赏到《香月潮音图》,图中绘一仕女宽衣长裙衣袋飘拂,倚树凝神沉思,此幅虽小,却显得弥足珍贵。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卷 

        明代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获得极大的发展,题材上除肖像外,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如本次展览展示了《九歌图》中的《湘君》、《湘夫人》部分,人物细若游丝,细劲流畅,极具古典之美。清代仕女画作品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等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多表现风露清愁、暗然神伤的小家碧玉之态;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观众可以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冷枚《簪花仕女图》、清费旭丹《仕女图》以及旅顺博物馆的清改琦《柳荫逸趣图》、清费丹旭《探梅仕女图》等作品中,欣赏到清代仕女之美。 

  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仕女画作品各有所长,从时代上囊括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为了让本次展览呈现完美的展示效果,三馆精选馆藏各时期仕女画的代表作品参展,半数以上作品为首次展出。作为辽宁省博物馆旧馆的收官之作,辽博更是拿出四件国宝级文物参展,有观众耳熟能详的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人《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唐玄宗和嫔妃骑马击球场景的《明皇击球图》,以及堪称中国仕女画典范之作的《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特别一提的是,《簪花仕女图》、《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两件展品由于品级较高,极其珍贵,从文物保护角度考虑,真迹仅在2月7日至15日期间展出。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
这个周末可来沈阳市图书馆看展览听讲座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在这个周末,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