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数万冷冻胚胎面临“遗弃”
冷冻胚胎的液氮罐
每一个支架内都将装入一对夫妻的胚胎
■本组图片由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 闻英奇 摄
沈阳市妇婴医院实验室内存放冷冻胚胎的液氮罐占据了一个房间
新闻背景
截至2012年底,沈阳市5家医疗机构可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作为东北三省首个试管婴儿诞生地,沈阳的辅助生殖领域已经走过了18年时间。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变化,沈阳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地——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迎来了数名特殊患者。他们来寻找已经冷冻10年的胚胎。
与这些幸运的冷冻胚胎相比,沈阳还有大量胚胎被遗弃,可能永远无法被培育。
面对冷冻胚胎失联数量和储存成本的日益增加,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还有可能的纠纷、伦理风险,医院该何去何从?患者该如何面对?
现状
50%以上冷冻胚胎与患者失联
在沈阳市妇婴医院二楼,楼梯间入口处的辅助生殖实验室门口,每天都会出现几名家属等候门里的妻子或女儿。
打开实验室沉重的金属门,一条通向办公区域的通道将候诊病房与手术室隔离开,三三两两的女性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医生唤起自己的名字。
在办公区域,一间面积在20平方米的封闭房间里,摆放着啤酒桶一样的金属容器,盛满一个个家庭对生命延续的期盼。但是,也有很多“生命的火种”已被有意无意地遗忘。
“这些金属容器内存放的胚胎,按照存放时间计算,如果形成生命的话年龄最大的也应有12岁了。”沈阳市妇婴医院辅助生殖实验室主任刘丽英说。
沈阳市妇婴医院辅助生殖实验室的核心区域里摆着28个液氮罐,里面都是冷冻的人类胚胎。按照估算,这里共有3万多个冷冻胚胎。这些冷冻胚胎来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世界各地。
现在的问题是,大量患者已经与医院失联。
“冷冻胚胎失联的现状并非妇婴医院独有,在沈阳只要具有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就存在这种问题。实际上它的影响也可以放到全国去,整个行业都存在冷冻胚胎失联。”刘丽英说。
刘丽英透露:“胚胎冷冻保存到期后,生殖中心工作人员会逐个与胚胎的主人联系。因为涉及隐私,很多家庭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一听到是生殖中心打来的,就立刻挂掉电话。有些家庭或不接电话或登记了假地址、假电话号码,造成50%以上家庭失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内专家表示,按照沈阳各家医院冷冻胚胎一半的失联率计算,目前仅沈阳地区就有4万个胚胎无人认领。
成因
接受试管婴儿治疗时大多会留下冷冻胚胎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失联冷冻胚胎?
事实上,每对夫妻在接受试管婴儿治疗时,为确保有足够的受精卵移植,实验室通常会培养多个“备胎”。未被选中的胚胎,会被冷冻保存。如果患者怀孕失败,这些“备胎”会被唤醒,再次移植进母体。一对夫妇留下20个冷冻胚胎并不算稀奇。
随着近年试管婴儿增加,沈阳5家具有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内存放的冷冻胚胎越来越多。患者成功产下婴儿后,留下了大量冷冻胚胎。很多患者与医院失联,大量胚胎无人认领。
对这种现象刘丽英解释:“传统上,谁也不愿提起自己的孩子是试管婴儿得来的。这些患者不想让人知道这些过去,不愿面对胚胎还在医院冷冻的事实,接到回访电话会抵触。即使在电话中口头同意放弃胚胎,医院却需要患者给予书面答复。放弃冷冻胚胎仅仅需要患者签个名字,但很多患者做不到。”
背景
冷冻胚胎的家庭十几年来快速增多
1997年3月,东北首例试管婴儿在沈阳市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专科医院获得成功。十几年来,辅助生殖行业在国内高速发展。“沈阳市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也变成了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
该院生殖中心实验室主任程东凯见证了行业高速发展:2000年时全国辅助生殖行业研讨会仅有50多人参会。如今,“参会人员增长了10倍,患者增长数量还要更多。冷冻胚胎患者失联将会持续增加,也确实到了行业内该关注的程度了。”
让程东凯印象深刻的是,在其考察学习的南方医院,病房走廊内随处摆放着液氮罐。“国内的辅助生殖中心都存在着冷冻胚胎与患者失联的情况,越大型的医院存在的问题越严重。”程东凯说。
近年来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不孕不育人数呈上升趋势,沈阳市内辅助生殖数在以每年10%~20%的比例上涨,冷冻胚胎的家庭快速增多。
困扰
失联冷冻胚胎占用资源又无法处置
目前菁华医院辅助生殖实验室内有60个液氮罐,今年还将购置10个液氮罐,每个价值2万余元。而省物价局制定的冷冻胚胎价格每人每月50元仅是成本价。
程东凯为记者算了笔账,按照每人每月50元计算,一年价格为600元。按照医院有10000个家庭冷冻胚胎,有一半冷冻胚胎失联计算,一年医院负担的成本就在300万元。
冷冻胚胎逐年增多,还占用了医院更多储存空间。菁华医院的工作人员甚至自行研发了电动液氮罐储存架。“节省空间需要上下存放液氮罐,每月两次需要向罐内补充液氮。”程东凯说。
沈阳妇婴医院也面临类似问题。刘丽英说,去年一年妇婴医院生殖中心有3000对夫妻进行取卵并冷冻,这个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加,“今年新购置了5个液氮罐,保存冷冻胚胎的场地和人力物力也在增大。
医院在承担维护成本同时,是冷冻胚胎家庭主动缴费率极低——菁华医院主动缴费患者仅占2成。
还有的医疗机构患者主动缴费比例仅1成。
不过,在行业人士眼中,这笔费用还不至于压垮医院,“相比南方省市,北方的患者数量还是比较小的。目前看,省内医院还能够承受冷冻胚胎带来的空间占用与经费问题,但谁知道再过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呢。”该人士表示。
按法规销毁胚胎或造成纠纷
顾虑
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1988年3月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三院诞生。随着冷冻胚胎技术日益成熟、辅助治疗后妊娠成功率增加,冷冻胚胎患者失联现象从2012年起就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普遍现状,国内有的医院超七成冷冻胚胎患者失联。
按照医患双方签订的知情同意书,医院有权销毁逾期不交冷冻费的胚胎。
200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规定:冷冻胚胎之前,生殖中心与患者夫妇必须签署《胚胎冷冻和解冻知情同意书》。无论生殖中心还是患者夫妇均应按同意书条款执行。该知情同意书对胚胎冷冻时间有明确规定:自冷冻之日起所交冷冻费的冷冻保存有效期为一年。医院会在双方约定截止前联系患者,是否继续冷冻保存胚胎。
在沈阳市妇婴医院提供的《胚胎冷冻解冻管理细则知情同意书》中提出,胚胎冷冻时间以6个月为一期,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冷冻交费期限……患者在胚胎保存截止时间前必须来中心(解冻、签字销毁或继续交费),否则等于自动将冷冻胚胎的处理权授予中心,中心有权随时终止胚胎冷冻保存服务。
但医院面临的实际情况是,患者不按《知情同意书》的约定执行。
一名匿名专家表示,“医院可以按照合同对失联胚胎进行处理,但接受治疗时患者年龄多在30岁左右,10年后他们40岁以上,这时再想要孩子会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
如果医院已经将胚胎销毁,会导致医患纠纷,特别是在相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处理这种医患纠纷会非常繁琐,这是医院所不愿见到的。”
沈阳市妇婴医院辅助生殖实验室主任刘丽英也表示,“(不销毁)也是为患者考虑,担心他们未来或许用得到。”
■最新变化
单独二孩政策 让一些冷冻胚胎解冻
保存成本高,占用医疗资源,按照相关的法规医院有权处理这些胚胎。
但是胚胎显然不能简单算作物品,医院在处理冷冻胚胎上顾虑很多。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发生变化,失联冷冻胚胎处置似乎需要更加谨慎。
程东凯所在科室曾遇到过一个案例,在2010年时,一名沈阳本地患者来寻找在2002年冷冻的胚胎。“当时她已经40多岁,2002年时刚做完冷冻胚胎夫妻双方就离婚了,后来夫妻二人复婚,夫妻俩想到再次进行试管婴儿。”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开始有夫妻回到医院寻找自己的冷冻胚胎。这让程东凯感到有些意外:“今年有近10例来寻找自己的胚胎,基本那都是在2005年前后进行的冷冻胚胎,这些人多数是想要二胎,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失去了独子或独女。
菁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曾开会讨论冷冻胚胎的处理,曾经允许辅助生殖中心按照医患双方合同约定,超期后进行销毁。
考虑到未来政策可能会有变化,其中还存在着法律、伦理、医学上的问题,医院最后没有轻易触动这块区域。
妇婴医院刘丽英建议在医院冷冻胚胎超过一年的患者,应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进行咨询或查询。需要补充的是,同意胚胎捐献科研的患者夫妇免除续冻费。如果涉及已离婚夫妇,需要双方共同签署协议,做捐献或销毁。
■律师观点
“冷冻胚胎”政府应 建立行政法规
医院面临越来越多的无人认领冷冻胚胎,保存成本持续增加。
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放开,失联10年的患者再次找上门寻找胚胎,这种尴尬如何解决?
记者采访了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李宗胜。
李宗胜告诉记者,在我国还没有专门出台针对冷冻胚胎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前,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行政法规,以保障当事双方的利益。
李宗胜表示,在医院进行冷冻胚胎时,医患双方都会签订一个保管协议,医患双方这就形成了医疗合同关系,按照这个合同约定,医院可以对冷冻胚胎进行处理。
从法律层面上胚胎不是人,但从伦理上说,胚胎等同于生命,这样就造成胚胎处理上不能简单按照合同约定执行,造成医院只能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冷冻胚胎问题。
■他山之石
各地怎么应对 剩余冷冻胚胎?
目前我国卫生计生部门有明确规定,冷冻胚胎不允许捐赠,因此冷冻胚胎如果放弃,那么只能用于科研或者销毁。
那么,其他国家、地区是怎么应对剩余冷冻胚胎的呢?
刘丽英表示,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冷冻胚胎保存期限为10年。
记者注意到有媒体报道,英国规定,冷冻胚胎保存期限为10年,过期的冷冻胚胎必须被销毁,或是贡献出来用于研究或提供给另一对夫妇直接使用。
法国规定冷冻胚胎在保存5年后,或在其亲生父母由于死亡、离婚、分居而不再成为夫妻后必须销毁,也可以转赠给其他夫妇。
澳大利亚规定,冷冻胚胎保存期限为10年,过期的必须销毁,或者捐献给他人使用或用于科学研究,严禁买卖。
美国在冷冻胚胎保存上没有时限。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 闻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