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机会成中国制造2025领军城市
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是强项——
沈阳有机会成中国制造2025领军城市
访谈专家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日前,沈阳市政府研究通过《沈阳制造业智能升级行动方案》,标志着沈阳市正式启动制造业智能升级工作,这将给沈阳制造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面对中国制造2025机遇,沈阳要补齐哪些短板、发挥什么优势?8月21日,记者采访了应邀来沈为市政府党组进行专题讲座的工业领域专家赵胜。
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赵胜开宗明义。他说,在新一轮工业变革中,智能制造是由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条。“装备制造是沈阳的城市DNA,也就是说,沈阳的强项恰恰在于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这使得沈阳拥有了领军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条件。”
在分析沈阳产业基础的前提下,赵胜认为,沈阳未来可以在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工业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发力。赵胜说,沈阳如果在制造业基础上,做好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服务,就能够提升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整体竞争力,而这个由生产、销售到服务的变化,也将逐渐改变沈阳的产业结构,形成沈阳新的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调整和技术创新。“沈阳制造业基础比较好,如果把握住这次智能制造的机遇,很有机会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领军城市。”
智能制造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将给企业带来效率的巨大提升,让企业发生质的变化。”赵胜说,在智能制造浪潮的席卷下,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正呈现由硬件转向软件、由产品到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快速转变。沈阳拥有众多优秀的装备制造企业,要学习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思路,改变单纯销售产品和提供必要售后服务的传统观念,真正成为能够提供国际化水平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沈阳的制造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提高生产效率。”赵胜说,沈阳制造企业要通过实现智能制造,改善工艺流程、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不良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从产业链的低端价值环节向高端价值环节迁移。“这是沈阳制造企业的未来方向,只要认准目标、持之以恒,我相信到2025年,中国制造第一个10年规划期结束以后,沈阳的企业质量、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结构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赵胜说。
沈阳需补齐“三块短板”
1.调整产业结构偏“重”现象。他解释,沈阳装备制造企业众多,许多已经成为业内举足轻重的领军企业,为沈阳发展智能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就智能制造而言,未来企业之间拼的并不是企业规模和体量,而是服务能力,所以沈阳应结合制造业智能升级工作,帮助企业尽快实现“转舵”,向智能制造发展。
2.留住人才,构建适宜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为实现智能制造提供人才支撑。
3.加强与智能制造强国之间的国际交流,拓宽发展视野,努力实现在智能制造技术上同频共振、市场上分庭抗礼。
——赵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