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每年千余人自杀 六成因抑郁
6月25日 ,广东一中学副校长留下遗书,称自己精神抑郁,随后跳楼结束了生命。近年来,全国多地均出现了因患有抑郁症而自残或自杀的患者。昨日,沈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梁光明介绍说,目前全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其中10%—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据了解,沈阳每年自杀人数达千余人,其中六成与抑郁相关。
梁光明表示,近年来,抑郁症患者的年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以往抑郁症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现在抑郁症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或越来越大。”梁光明解释说,由于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抗挫折能力差,再加上孩子在生活、物质上的攀比,以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患有抑郁症的十几岁孩子越来越多。此外,“由于独生子女导致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数量也在逐步上升。”
梁光明介绍,由于社会上一些白领、骨干和精英所处的环境中,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要比其他人大,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或精力去发泄负面情绪,这类人群很容易患上抑郁症。“还有一些人从小到大没遇到过什么挫折,当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很容易被打倒、患病。”
同时,梁光明表示,经济条件差的人也易患抑郁症。“他们在社会中经常因为经济的问题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易对生活感到绝望。”
研究表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抑郁的时段。“有的人及时察觉到情绪的变化,自己进行调节,将负面情绪宣泄出去,就不会患上抑郁症。”梁光明提醒,如果自己产生了负面情绪,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不妨放下手头的事情,出去走走。“可以出去旅游,或多与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梁光明说,如果一个人的抑郁情绪迟迟得不到宣泄,半年内情绪受到很大的刺激,内在的压力逐渐累积,负面情绪最终便将演变为抑郁症。“当一个人持续两周以上出现情绪低落、食欲改变、睡眠减少、兴趣减退、不愿与人交流、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或不明原因地出现头疼、颈背部疼痛、体重减轻等多种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同时,梁光明提醒,抑郁症患者初期服用药物时会出现焦虑等情绪上的反应,患者身边应有家人或看护者陪伴,避免其发生自杀或自残的状况。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方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