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牵一发 绣万千(组图)

14.05.2018  10:36

  滚针、旋针、接针、缠针、切针……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耿慧英谙熟发绣各种针法。

  配合能转动的画框,发绣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

  发绣传承不只是天赋、技艺,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耿慧英的指导下,外孙女已经开始提针穿发。

  这些年来,女儿剪下来的长发都贡献给了耿慧英创作使用。

  头发比刺绣用的普通丝线更硬、更滑,特别容易掉针。

  发绣通过针法的复杂变换,使作品呈现出深浅浓淡的层次感,颇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

  一绺头发,经过耿慧英的巧手,用半年时间绣成一幅山水画,这不是传奇。

  64岁的耿慧英是沈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绣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这门手艺来自母亲的家传。十多岁起,耿慧英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尤其是发绣传承至今,滚针、旋针、接针、缠针、切针……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耿慧英谙熟发绣各种针法。

  发绣原称“墨绣”,即用墨色头发刺绣,起源于唐朝,历史悠久。发绣通过针法的复杂变换,使作品呈现出深浅浓淡的层次感,颇有传统中国画的韵味。耿慧英还能以藏线的独特技术,令作品正反两面成像,创作更具难度和观赏性的双面发绣作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一直被人们看成是十分宝贵的身体部分,耿慧英的发绣创作,原料非常关键。为此,女儿的发型常年保持着“清汤挂面”的风格,耿慧英的作品大部分来源于女儿的头发,不等长发齐腰,便剪下来创作使用。就连掉落在水盆或枕头上的发丝,也被精心地整理收好。有一次,耿慧英和女儿在沈阳太原街步行街逛街,眼前忽然闪过一袭长发的身影,出于“职业病”,母女二人跟着长发女子走了一路,边看边感慨,这长发真是绝佳的发绣材料,无奈面对陌生人无从启齿,留下了遗憾至今。从同学到亲属,耿慧英发动全家和身边的人收集头发。

  一幅发绣作品,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所以,至今耿慧英的发绣作品也才二十余幅。耿慧英认为,比起天赋、原料、技术等因素,发绣需要格外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女儿高婷已经接过母亲手里的绣针,立志要把这门家传的技艺传承下去,就连还在上幼儿园的外孙女,也尝试着穿针引发,开始练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查金辉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查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