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站“轮椅哥”用爱铺设特殊乘客进站路

16.06.2017  07:24

  “来啦,你先进去坐一会儿,我这马上就完。”6月7日12时10分,当记者在沈阳站候车大厅“轮椅哥爱心服务区”见到马成良时,他正利用间隙清洗饮水机。虽然来沈阳已经十几年了,他一张嘴还是一口浓厚的丹东口音。

  一片繁忙的沈阳站候车大厅里,经常能看见一个推着轮椅的客运员,一趟趟往返于候车大厅与站台间,帮助困难旅客上下车。他就是人称“轮椅哥”的沈阳站客运员马成良。

  作为一名客运员,马成良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旅客打交道:旅客询问车次信息,他们张口就来;特殊旅客出行,他们提供接送服务;旅客提出质疑,他们耐心解答……目前,沈阳站和沈阳北站客运车间共有职工638人,分四班制,轮流上班;每年春运时,大部分客运员全天坚守岗位,甚至除夕夜也在岗位度过。正因有他们,旅客才有了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才能安心踏上旅途。

  6月7日,记者走近以马成良为代表的火车站客运员,倾听他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奉献爱心、感受幸福的故事。

  爱岗敬业岗位上过了10个除夕

  听到马成良的招呼,记者并未离开,而是站在一旁观察。记者注意到,虽是忙里偷闲清洗机器,可他做起来却一丝不苟,先将饮水机里的设备依次取出,放在一旁的清水盆里浸泡,然后再捞起来用手巾擦拭,擦完里面设备再擦机器外身。

  马成良平日里的工作状态也和他清洗饮水机一样一丝不苟。他告诉记者,服务区每天工作时间从早7时30分至晚17时,为了将全部时间都为旅客服务,他每天早早来到单位,先将爱心服务区里里外外清扫一遍,然后再开展日常工作。马成良说,他曾是一名军人,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严于律己的习惯,自2002年转业被分配到沈阳站后,他先后在上水工、检票员等多个岗位上历练,工作中他时刻保持着军人的作风。“2010年左右我开始担任客运员,每天接触的都是旅客,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公交车站等大型服务场所观察学习,总结其他岗位的服务经验,并运用到我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如今的他,安心踏实地守着这块“轮椅哥爱心服务区”,不论是在寒风呼啸的站台等候,还是护送即将出发的患病旅客,或是在酷暑难耐的夏日搀扶盲人出站,他始终都是一种工作态度: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

  今年春运和往年一样,马成良和他的同事们都坚守在岗位上服务旅客,而今年春节,是马成良连续10年在服务岗位上度过的除夕之夜。他说,作为客运员,每年在岗位上过除夕,他和同事们都已习以为常。“能在岗位度过除夕之夜,为归乡的旅客送上贴心服务、送去一丝问候、送上关爱温暖,即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也是值得的。”

  乐于助人“轮椅哥”是他最喜欢的别名

  12时30分,D15次列车即将进站,马成良推起轮椅,引领记者一路前往指定站台。“这是昨天和我预约的一位孙姓旅客,他妈妈刚刚做完手术,出行不便,要在沈阳站换乘去往辽阳。”穿梭在候车大厅,“轮椅哥”马成良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说起“轮椅哥”这个别名,马成良话语里透着满满的骄傲。“到客运岗位不久,我就发现很多腿脚不便旅客、盲人,他们乘坐一次火车非常不易,那时我就想尽己所能帮他们出行。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后来我的行为被央视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认识我的人也越来越多。”马成良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旅客都不知道他真实的名字,但一提“轮椅哥”都知道是他。

  2014年9月,沈阳站正式成立“轮椅哥爱心服务区”,从此,这里也成了特殊旅客的候车区。记者了解到,很多特殊旅客都是马成良的“回头客”,他们中有的人需要出行时指定马成良接送,说是要享受“星级”服务。

  记者和马成良到达站台不久,D15次列车停靠,在4号车厢门前,马成良接上了预约旅客。预约的小伙子下了车就叫住了马成良:“叔,又麻烦您了。”马成良赶紧将他母亲扶到轮椅上。小伙子孙林告诉记者,他母亲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上星期去北京治疗,当时就是马成良送的站,回沈前夕,他特意打电话预约马成良接站。“马叔人好,热心肠,每次接送不仅毫无怨言,还总是说些宽心话开导我母亲。”

  回到候车大厅,陆续又有两位预约旅客进站,马成良马不停蹄的下楼接人,再将旅客推至站台。他说,平均每天都有三十多名特殊旅客需要他接送。

  马成良说

  ·他喜欢“轮椅哥”这个称呼,就和身边许多同事一样

  ·他热爱客运员这个岗位,从没想过要调离现在的岗位

  ·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共同努力,换来乘客的满意,让乘客感到幸福

  甘于奉献真心希望特殊旅客生活幸福

  和马成良接触过程中,让记者感触最深的不是他帮助特殊旅客出行,而是他真心希望他们生活幸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成良说,他每天接触的都是盲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这些人中有人不仅身体患有疾病,他们的心更需要人开导。每每遇到这样的乘客,马成良总是用最简单朴实的话语,鼓励乘客。

  “几年前我认识一位女乘客,娘家在苏家屯,婆家在吉林省,她先天缺陷,出行十分不便,而且她心里总是装着很多事,我感觉她生活不快乐。”马成良说,从结识这位乘客的那年起,他就时常关心她,开导她。“有一次我参加劳模大会,那次参会人员中有位本溪好人,也是一位残疾人,但他有个手艺,是做泡菜,人称‘泡菜哥’。我就想着希望他能收徒弟,教那位女乘客做泡菜。”马成良说,最开始时那人不同意,经过他软磨硬泡,终于把“泡菜哥”感动了,答应教女乘客做泡菜,现在这位女乘客有了生存技能,过得也很幸福。

  马成良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工作中,他甚至自掏腰包为乘客买饭、救急,多年来已花费上万元。对于他这一举动,起初,妻子和孩子都不理解,对他也颇有怨言。随着时间累积,如今,家人也逐渐理解他的行为。马成良说,有时乘客打来电话询问车次信息,都是妻子和孩子帮着查询并告知。

  记者采访了解到,马成良的孩子今年即将中考,而他因忙于工作,照顾孩子、辅导功课的重任都落到妻子肩上。虽然对家庭心有愧疚,但马成良说,舍小家为大家,通过他的服务,能让旅客心情舒畅,感受到幸福,他的付出就没有白费,他自己也觉得很幸福。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邱菊

  李浩摄

  魏爽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