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人自导“庭审剧” 传播防诈骗知识
“庭审剧”排练现场-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闻英奇 摄
买了1.6万元保健品吃后却引发疾病,大妈与卖药者对簿公堂,庭审后,原告与被告唠起家常。12月24日在沈阳市皇姑区牡丹社区活动中心,一幕完全由社区老年人自导自演的庭审剧正在彩排。
作为沈阳市首创的公益创投项目的一部分,由社区居民排演的情景剧将在沈阳市十余个社区进行。
情景剧:
大娘万元购保健品吃出副作用
“我叫于××,今年71岁,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大脑啊那就觉得像吹风机似的,嗡嗡响呼呼叫,觉得应该治一治,就到处寻找有效的医疗,这也治疗一段时间了,总也不见明显效果。到处打听有效的办法想尽快恢复健康,就有不少的熟人给我推荐食物、药物,这不是,仨月前我和一老闺蜜去逛街,恰巧遇到了晾好生物科技保健公司门口展销,说他们的产品专门治我这个病,他们的负责人还跟我说,这是最上乘保健品,具有辅助治疗老年病的功效,只服用两个月时间,病情就有明显好转。”
12月24日牡丹社区活动室内,一场由社区居民自导自演的情景剧进行最后的彩排,几天后将正式在社区内进行首场演出。来自牡丹社区的王旭芝是这场庭审的“原告”,坐在正对面的是同样来自该社区的朱志刚,是这场庭审的“被告”——保健品销售公司负责人。
“我一听这么管事,就买了20盒,花费16668元,吃了三个月,不但丝毫不见好转,还头晕目眩无法站立,被家人抬进了医院,我觉得就是这个保健品惹的祸,经医院检查诊断,这种病也真可能是服食保健品所致,他们骗了我,坑了我,让我大病一场。今天我专程来到老年模拟法庭,请你们还我一个公道。”王旭芝在“庭审”现场说道。
这场庭审完全按照法庭的程序进行,在证人中,社区工作人员扮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和患者、医生。在证词中,“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明确,检查中发现该产品没有国家规定的保健标识,也不是保健食品,仅仅是进口普通食品,而该商家却冠以保健品的名义出售,并夸大宣传。对此,他们对该商家准备进行依法处理,取缔这种非法销售。“医生”佐证,通过对这款保健品的化验,得知它根本没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作用,并且其可食用部分已经过期,对病情具有恶化作用。
多方的完整说法还原了事实真相,最终“法官”根据《消法》第49条,判处保健公司赔偿原告并承担部分医疗费用。
将在沈阳多个社区
开展72场模拟法庭活动
作为沈阳市民政局首届公益创投项目,新乐社区夕阳天使心灵呵护中心老年模拟法庭——高龄空巢老年人防诈骗专项行动,项目负责人杨硕介绍,项目将在皇姑区三台子街道18个社区、铁西永合社区、沈河区南塔街道为600位社区空巢老人开展72场老年模拟法庭活动,选取社会频发的保健品骗局、电信骗局、非法集资三类诈骗形式,采用真实法庭案例便携剧本,指导社区内老年人亲自扮演法庭不同角色,其余老年人观看学习的模式,最后安排律师点评讲解。
杨硕说,本次排练的演出演员均来自皇姑区牡丹社区,项目目标是被服务社区的贫困高龄空巢老年人,帮助其增长诈骗知识、提升防诈骗意识。
宣讲授课,采用老年人切身演出体验模式,每个小组演出一集。老人分角色演出,其余老年人为观众。观看完毕后,专家点评,并且以实际案例讲解当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老人现场答题,完毕后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杨硕表示,将本项目的服务带给沈阳市所有社区,让沈阳市所有社区贫困高龄空巢老人都能有效积极地拿起法律武器,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更好地利用防诈骗知识和防诈骗意识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保护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预防各种类型针对弱势老年人的诈骗手段,同时将所学到的相关防诈骗法律知识传播给身边其他老年人,使正在受骗的老年人快速脱离,还没有受骗的群体提高警惕。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闻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