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2016年11月15日)
王蒙徽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书写了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理论武装持续强化、发展思路不断完善。我们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振兴的正确思路、领导振兴的工作能力和推动振兴的实际成效。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确立了实现“三大目标”、完成“五大任务”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更加聚焦,城市定位更加明确。不断优化发展空间,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形成了齐心协力推动振兴发展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更优,五年累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上一个五年的2.4倍。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跃居全国首位,IC装备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三甲,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2%;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铁西装备制造、大东汽车两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浑南软件与电子信息等16个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元,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过去的五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们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战略,我市进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组建了航空、旅游等七大产业集团,重点国有企业在推进股权多元化、员工持股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正式运行,政府权责清单面向社会公布,行政职权精简率达61.7%。开放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实现新突破,中德装备园成为全国首个装备制造业对德合作园区,中德合作典范效应正在显现。
过去的五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我们以承办“十二运”为契机,持续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全力推进大浑南开发建设,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桃仙机场新航站楼、沈阳新南站、盛京大剧院、中国工业博物馆等一批枢纽型、功能性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地铁轨道交通网络和城市快速路系统更加完善,覆盖城乡、对接城际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蒲河廊道实现生态化景观化,卧龙湖被列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抗霾攻坚成效明显,宜居乡村建设成果显著。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五年,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棚户区、暖房子、老旧小区、农村饮用水改造等重点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6万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教育综合实力跨进副省级城市前列,文化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成效显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平安沈阳、法治沈阳建设成果丰硕,安全生产、食药监管、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过去的五年,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风政风逐步好转。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教育,驰而不息反“四风”、转作风,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得到较好治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及时分析舆情动态,意识形态工作明显加强。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监督,县、乡、村党组织换届工作顺利完成,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制定实施“盛京人才”战略,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对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坚持“三责联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全力配合做好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挺纪在前、严守底线“集中谈”,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团结共识、团结共事、团结共进的良好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下转2版)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沈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沈阳振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推动振兴大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具有沈阳特色的振兴发展新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全力突破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之以恒为人民谋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管党治党的能力水平,为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够有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有的干部不讲诚信,说假话、编假数字、造假政绩,搞拉拉扯扯、团团伙伙;有的干部不懂规矩,习惯于搞例外、搞特殊、搞潜规则;有的干部不守纪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六项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涉及辽宁拉票贿选案,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有的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依然突出,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真正理顺,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尚未找到突破口,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三是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不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下滑,重大项目储备明显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创新创业体系亟待完善,人才外流严重,全社会创新创业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环境、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仍很突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对沈阳未来发展、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决心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加快新一轮东北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事关我国周边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沈阳作为重要老工业基地城市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必须切实肩负起党中央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全面振兴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懈奋斗,不断把沈阳振兴大业推向前进。
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升华,是统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发展作为内在要求,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条件,把开放发展作为必由之路,把共享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沈阳振兴发展的全过程。
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以“四个着力”为根本路径。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的新方向、提出的新要求,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我们必须把“四个着力”作为实现全面振兴的根本路径,不断破解振兴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奋力闯出一条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主要切入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城市和区域竞争的核心和焦点。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改善东北发展环境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东北地区要建设好投资、营商等软环境,遏制资本、人才流出,吸引投资、促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进一步指明了加快全面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和先进城市成功经验,我们的营商环境存在着明显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制约沈阳振兴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主要障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标先进城市、对接国际标准,举全市之力打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决胜战,以营商环境的大提升增强发展新动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再创振兴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关键,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引领实现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的贡献。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坚持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增强。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5%。
坚持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逐年降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
坚持开放发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对境外投资额年均增长10%,中德装备园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示范区,建成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重要基地。
坚持共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健康城市。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30年,把沈阳建设成为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影响东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金融商贸中心、信息文化中心,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中心城市。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政策意见,将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一)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紧紧把握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这一关键,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破除传统思维和体制弊端,加快形成同市场全面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发挥规划统筹功能,大力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切实将“多规合一”改革作为建立可持续发展新机制的重要平台。科学制定和全面实施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行动方案和保障措施,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进一步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三标”衔接,建立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真正做到一张图管控,从根本上解决因规划冲突而造成的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快推动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再造,建立完善项目生成策划协调机制,做大做实项目储备库。建立部门业务联动、监控考核、动态更新制度,确保“多规合一”改革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市行政审批局职能,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建立综合监管体系,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推进政府职责优化配置和统筹整合,加大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力度,深入落实并不断完善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各项政策,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放开放活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权,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鼓励沈鼓集团等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北方重工等企业与大型央企、民企开展战略重组。加快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扎实开展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健全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努力建设“信用沈阳”。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切实维护公平正义。深化“法治沈阳”建设,切实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为振兴发展提供立法保障。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司法服务创新,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切实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全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努力打造开放沈阳。加快“沈阳港”建设步伐,统筹陆海联运,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和中德装备园的政策优势、制度创新优势和产业辐射效应,聚集国际产业资源要素,持续深化技术合作,打造产业合作基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多双边产能合作机制,联合参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外贸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统筹推动产业、城市、社会转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坚持多策并举、精准发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推动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产业整合,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二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层面深度交融,切实提升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以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加减乘除“四法统筹”,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落到实处。坚持抓龙头,搭平台,铸链条,构建“五大板块”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的骨干。二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综合集成应用,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抓住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三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服务业,壮大科创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高端要素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满足都市人群多样化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中心,做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四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机械、电力、医药化工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的根基。五是做优做精“三高”型都市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转变,打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
加快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宜居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不断增强城市魅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浑河两岸新老城区为骨架,以东部副城、西部副城、北部副城为重点,着力打造“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各区域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努力实现空间利用效率和价值最大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系统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进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划定生态控制线,保育“三环三带四楔”生态廊道,加强浑河、蒲河、卧龙湖等河流湖泊生态建设保护,整治提升环城水系,建设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旧城更新,开发挖掘沈阳文化要素及人们的共同记忆,活化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加快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建设完整社区。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城市智能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北国风光宜居家园。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合理转移农业人口,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布局为抓手,推动以县为单元的就地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推动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一小时交通圈,促进城市之间协同发展,打造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发展轴,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将沈阳经济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群。
探索社会转型,共同缔造幸福沈阳。开展“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按照“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转变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将社区作为基本单元,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纵向到底”就是党的领导到社区、政府的服务到社区,通过创新社区党建机制,健全社区党组织核心主导机制,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多元主体协商共谋、群团组织和党政部门共同参与、在职党员进社区、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等机制,使党的领导扎根到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社区,党组织成为社区的领导核心。“横向到边”就是把每个居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区社会组织,让每个居民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觉参与组织的活动,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形成人人关心和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并让每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组织都有序参与社区治理,进而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协商共治”就是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协商民主的方式方法、制度机制,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凝聚民意、民力、民智和民心。在开展共同缔造行动中,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工作举措,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一是创新政府治理。厘清政府职责与居民自治边界,厘清街道与社区的职责分工,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激发各方参与。搭建载体平台吸引群众参与,从百姓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实事做起,让群众有意愿、有平台、有途径参与共同缔造;培育社会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一批社会组织,使其成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骨干力量;统筹各方资源拓展群众参与,成立同驻共建理事会、社企共建理事会等平台,着力解决资源分散问题,形成共治合力;完善制度机制保障群众参与,建立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事务协调会和社区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制度,构建“志工+社工+义工”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形成规范有效的社区服务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三是塑造共同精神。培育对社区的认同感,通过社区美好环境、生态文化、特色文化等建设,增强对社区的热爱之情;锤炼社区公共精神,通过群众参与,积极培育“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城市文化,促进新老居民相识相知,成为“一家人”;强化主人翁意识,通过共同缔造,推动群众和政府关系从“你和我”变为“我们”,居民行动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社区建设从“靠政府”变成“靠大家”。
(三)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落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完善扶持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加快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和强大引擎,形成各种资本、各类群体、各个方面竞相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改革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破除不合理准入障碍,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创新领域。
完善鼓励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让创新成果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扶持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最大限度释放科技资源优势。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统筹联动机制,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促进创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下放科技成果的管理、使用和处置权,构建市场需求导向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建立创新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创新业绩考核、长期激励和职称晋升制度。整合资源要素,建设东北科技大市场,为创新提供更高水平服务。
深入实施“盛京人才”战略,构筑创新创业强大智力支撑。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确保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打通人才双向流动通道,鼓励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构建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和创业发展体系,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来沈创新创业。推进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造就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技能人才。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引导职工立足岗位、钻研技能、建功立业。
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健全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和引导一切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体实现创业梦想。加快“创客沈阳”建设,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载体,为创业者搭建便捷高效的创业平台。培育壮大金融要素市场,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业精神,形成创业光荣的价值导向和良好氛围。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振兴发展成果。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织牢民生保障网。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筑牢民生之本,夯实民生之基,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对重点人员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逐步提高各类群体的社会保障标准,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推广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以优质均等、覆盖城乡为方向,不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先发展普惠制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国家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建设体育强市。扎实开展双拥共建,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巩固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上常态化、长效化、法治化轨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文化设施,支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舆论新生态,讲好沈阳故事,切实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深化平安沈阳建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创新理念思路和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区网格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现代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各类风险的防范、化解与管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
(五)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全力推进振兴发展。坚持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破解振兴发展瓶颈制约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投资、营商等软环境的批示要求,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掌握实际情况,针对诚信缺失、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执法等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对症下药,逐一改进提升。积极吸收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瞄准国际一流城市标杆,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我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不断创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思路和举措,切实提高各个方面对沈阳营商环境的满意度。
把握工作重点。牢牢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在打造政务、市场、开放、要素、设施、社会、法治七大环境上取得突破。坚持以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为重点,着力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坚持以放开放活市场为重点,完善监管,健全服务,降低门槛,减少成本,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坚持以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为重点,主动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全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坚持以培育发展要素市场为重点,促进人才、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各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全力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坚持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顺应中心城市发展要求,不断完善道路交通、能源供应等重大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宜居度,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坚持以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化均衡化,塑造城市共同精神,全力打造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以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为重点,健全法制体系,促进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形成推进合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与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不相适应、阻碍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的体制机制弊端,牢固树立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狠抓责任落实,抓紧对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强化督查问责,确保各项任务在执行中不落空、不变通、不走样。加强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动形成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凝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四、努力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实现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从政环境,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一)深刻吸取辽宁拉票贿选案沉痛教训,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中共中央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关要求,以案明纪、以案示警、以案为鉴,全力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推动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整治圈子文化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提高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实强化党内监督,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加强对“一把手”和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监督,加大问责追究力度,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二)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以“两学一做”等党内经常性学习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涵养道德品格,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增强自我改造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次、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真正把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充分发挥干部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纳入考核内容,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四)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力加强农村、国企、社区、机关、学校、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富有沈阳特色的基层党建活动,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务干部,推动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切实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提供保障。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引导全市广大党员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在推动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建功立业。
(五)持之以恒深化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在正风肃纪、惩贪治腐、建章立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努力建设廉洁沈阳。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着力解决不作为、虚作为、乱作为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转变监督执纪理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惩治腐败由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打造有利于振兴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力量,进一步形成加快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实现党委的各项工作目标。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大力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勇于变革、勇于突破,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开创振兴发展的新局面;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振兴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积极适应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领导经济发展、做好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激情,始终保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的沈阳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发展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