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出沈阳蟹田米 他是沈阳“吃螃蟹”第一人
6月26日,在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的沈北七星蟹田米基地,3000亩稻田碧绿如翠,微风吹过,绿波荡漾。细瞅,水沟里泛起片片气泡,一只只螃蟹正不时挥舞着螯钳。
水稻田里放养螃蟹,实行立体绿色环保混养,沈北七星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蕴来正是咱沈阳“吃螃蟹”的第一人。
石佛寺街道以农业为主,作为土生土长的石佛寺人,洪蕴来在家门口搞水稻种植也有十余年了。他种的大部分品种是盐粳48,这种米口感好,但是咱沈阳米的牌子没有五常米、盘锦米那么响。
不想当司令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咱种出的好米怎么就卖不上好价呢?2012年,洪蕴来跑了好几趟盘锦去取经,在那里,他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养着螃蟹的稻田。河蟹养在稻田里,对水稻生长有什么好处呢?原来,河蟹在稻田里不仅不会破坏水稻的生长,还对稻田非常有益。由于河蟹是食草动物,可以吃稻田里的杂草,达到生物除草的功能。河蟹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生物肥料,对土壤有滋养作用。市面上对这种绿色生产方式的大米认同度非常高,不少人称蟹田米为“米中贵族”。听说黑龙江也有种蟹田米的,洪蕴来又跑了两趟黑龙江,回来后正式买来蟹苗,开始试着在稻田里养螃蟹。
经过三年小规模试种,今年,七星米业通过土地流转,对1000亩田地进行规划整饬。加上与鲁家、孟家、小屯、房身四个社区农户合作种植的2000亩蟹田,面积达3000亩的沈北七星蟹田米基地正式建成。
“沈北七星蟹田米基地的建成,不仅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我们石佛寺地区的经济发展,”据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办事处主任贾广文介绍,不少过去跑城里打工的农户都回来到基地工作,不论是负责上水灌溉,还是维修农机,每月收入都能有个四五千元。把土地流转给七星米业是一份收入,在家门口的蟹田米基地上班又是一份收入,一年下来农民能增收好几万元。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韩冰